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百科」

青春是场阵痛,熬得过熬不过,都得过。

总是想不明白,青春是因为无处安放才让人无从懂得,还是因为没人懂,所以才没有归处,以致无处安放呢?91年出生的我说自己是90后,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吧,还没出校门的我一直以为自己还处在那个容易惊慌的年纪,可当我面对我的两个98年的小朋友时,才发现,我的那场阵痛已经过去了。

大概是在六七年前看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电视剧,当时并不知道它的原型是一本小说,也没想到会多年后的今天我会看到这本书,更没想到,当时自己幻想的长大的样子,现在照照镜子就能看见了。

当时是不喜欢那部电视的,因为在那个刚刚好的年纪里,总是喜欢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结局的,比如说王子和灰姑娘最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这个故事里没有王子,没有忠贞不渝,有的是那时的我并不能宽容的背叛,和我不能理解的怯懦与逃避。故事里每个人都不幸福,这让我很伤心,因为总觉得,至少主角得是幸福的啊。

慢慢地,开始明白主角的意思。在每个人的生活里,主角都是自己,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男一号或女一号,发生一段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的故事。当然,在别人的生活里,我们就是那个可轻可重的配角,或者是某个只有一两个镜头的路人甲,是个小小的反派也是有可能的。然后,学相对论那一章时,我理解的特别快。所以,就明白了,自己的故事静静地演才好,因为在观众的眼中,配角的故事永远不会成为焦点,过度的喧哗只会被当做一场闹剧,招来反感。

时间可能真的是太久了,久到一日日微小的变化累积累积,再看时会惊异居然改变了那么多。再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个故事,居然能看懂了,而且里面的每个人,都能懂。明白了李然为什么放弃周蒙,明白了周蒙为什么放弃苦守的诺言,明白了杜晓彬为什么不择手段的得到李然,也明白了小宗、刘漪、李越、潘多,这所有走在成长路上,由男孩儿女孩儿成长为男人女人的年轻人,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因为他们也明白了,所以在自己以后的婚姻生活里,即使陪在自己身边的不是当初想的那个人,也过得坦坦然然,不受过往的牵绊,再回忆起曾经的故事时,能报以释然的微微一笑。

是的,这个故事让还没走完青春路的我也想要回忆过往了,虽然我的故事那么青涩晦暗,虽然我稚嫩的文笔会让长者评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我想,这应该就像我不能完全明白98年的那些小朋友的感情世界一样,面对一个生命宽度还没完全展开却在谈人生谈过去的人,你能那么明显的看到他的狭隘之处,他却还只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的无法自拔,让你看了既觉可笑又觉可怜,这种心情我完全明白。但请大家不要可怜我,我只是一个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而那个需要可怜的孩子已经在我还没意识到的时候,离开了。

我的那两个98年的小朋友,看着你们我总在想,等你们长大后你们也许会明白,我是懂你们的。我完全了解你们的心情,对父母的爱和憎,对老师的敌意和敬畏,对朋友的义无反顾,对帅气学长的爱慕,你们会有讨厌的人,也会有为之折服的人,而且,你们是那样的坚信自己的独一无二。你们跟我谈起这些时,我不想说话,请相信我不是不懂你们,我只是不想告诉你们我的感受,因为总会有一天你们会放下这些,去追寻你最终认定的那个人和那些事,而这些东西,真的只能你们自己去体会。

这段时间很少写字,因为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有灵魂。现在才明白,自己缺少的是面对自己的勇气。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真正写东西的人是怎样的人,可是答案一直都影影绰绰的,只觉得他们一定是内心非常强大的人,他们会理解人性中所有的缺陷和恶念,也懂得欣赏人性最本真的爱和善。

今天突然得知学校前几天办过一场讲座,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白描的“作家是怎样的人”,可惜当时不知道没去听,真觉得遗憾。想想还是不要去找录像了,有些问题还是自己想明白的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