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电影《驴得水》的名字,本能觉得荒谬。若不是冲着开心麻花的名气,我可能错过了这部重要的电影。以为是一出充满笑料的喜剧,却大大的出乎自己的意料。
《驴得水》电影的宣传语: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看完后,我居然想哭又哭不出来,心里觉得堵得慌。电影《驴得水》在豆瓣上超过50w人打分,豆瓣评分在8.3,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觉得心里堵得慌。
《驴得水》这部电影没有让人惊艳的特效与剪辑手法,拍摄的画面又谈不上美轮美奂成为经典。但因为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内涵太过于深刻,而让人不忍直视却又念念不忘。
这里我想说说电影中的灵魂人物张一曼。初见时她是天真烂漫不顾世俗的张一曼,再见时她一边解放自我一边为大家牺牲的真自我,最后她是被剥夺自由又奔向自由的张一曼。
1、张一曼的天真烂漫与天性解放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四个对教育有着相同理想的人,去山区支教。山区的教育环境艰苦,需要一头驴去20里外的地方打水。因为教育部不批准这项开销,无奈的四个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谎报了一个吕的水老师骗经费。特派员发来电报要来视察,见见吕得水老师,这里达到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
影片中每个人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性格都展现了出来。孙校长的圆滑、周铁男的耿直与火爆、佳佳的单纯与正直、裴魁山文人的倨傲。只有张一曼还是如一开始的那样,天真烂漫解放天性,甚至在要铜匠不肯照相的时候,自告奋勇要去睡服他。
裴魁山在与张一曼的相处中喜欢上了她,但表白却惨遭拒绝。张一曼喜欢撩人,但更喜欢自由,这种自由裴魁山给不了。我想没有任何人有权利给她自由,因为自由就在她手里。
在张一曼睡服铜匠的那个晚上,裴魁山站了一个晚上,没有言语。也许,从那一刻没有阻止便在人性中作了选择。选择张一曼去做了符合集体利益的牺牲,也为后面裴魁山反水蜕变埋下了伏笔。
电影《驴得水》通过刚开始的刻画,让每个人物的性格趋于饱满。但后半段却把这种刚刚建立起来的性格敲碎掉,重建。这种遇到突发事件,人性的转变,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
2、张一曼是另一个羊脂球一千个读者看到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看到的张一曼,让我想起了莫泊桑的小说《羊脂球》。这篇在上学时选进了教材的文章让人印象深刻,颇具讽刺意味。
在小说《羊脂球》中开始大家对于羊脂球的妓女身份很是鄙视,但在遭遇蛮横的军官的时候,是羊脂球自愿现身帮助大家躲过的这次危机。但事后,没有人感激她,反而一如既往的避她如蛇蝎。人们对于搭救自己的恩人,因为她的身份因为她的行为,去鄙视她,却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肮脏。
电影《驴得水》中张一曼又何尝不是呢?平时相处的时候,大家可能对她的一些行为不认同,但因为要睡服铜匠,对他们自身有利的时候,沉默不语。默认了这种行为。但这些行为却在铜匠威胁的时候,纷纷倒戈开始辱骂她。
改变的人无法接受别人的不改变。因为不改变的人,就显得这些人有多肮脏与道德败坏,他们就无法心安理得的让自己堕落,掩饰的太平之下,张一曼自杀了。
3、关于荡妇侮辱,关于完美受害人
为了获得外国人对吕得水老师的资助费用,众人求铜匠继续冒充。被铜匠威胁的众人,妥协答应去辱骂张一曼。每个人的表现都仿佛是另外一个陌生人,铜匠过激的表现,逼出了人性的阴暗面。
张一曼与铜匠那晚睡服应该是有一种你情我愿的意味,铜匠第一次体会到女人的温柔,他给张一曼唱情歌,张一曼送他自己的头发。为了顾全大局,张一曼睡服铜匠,但为了另一个大局,张一曼拒绝了铜匠,甚至狠狠侮辱了铜匠。
爱而不得便生憎恨。铜匠的表现,对张一曼的迫害不能不说是卑劣但又能够理解。铜匠的行为很符合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妻子在他不务正业之际离开他,改嫁他人。有朝一日他功成名就咸鱼翻身,跑过来侮辱前妻,这样的气度不能不说非君子。
电影《驴得水》中众人羞辱张一曼的点,恰恰是他们曾经利益所得占尽便宜的点,不得不说十分讽刺。
网上出现一个词语“荡妇侮辱”。
印象最深刻的是江歌案。江歌在日本留学被陈世峰残忍杀害,陈世峰本是她朋友的男友,有暴力倾向。好友像她求助,住在她那里。陈世峰找上门,残忍的杀害了江歌。本来是简单明了的案情,但网上却渐渐的流露出了另外一种声音,什么江歌本身人品有问题,个人生活不检点,在酒吧做公主打工。(当然这些负面的声音是妄加揣测)
人们要求一个完美受害人,身上一点污点都不可以有。如果受害人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即使被杀害了也是活该。多么可悲,一个死去的无法说话的人,还要承受这些恶意。
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中善良热心的小说家被杀害了,却被凶手一步步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冷血变态甚至找凶手代笔的伪善人。小说家死掉了,所以只能任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而张一曼活着,就要忍受这一切,无力反抗,也无人能帮。
4.张一曼最好的结局在电影《驴得水》的结尾特派员被调查了,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并没有被波及,他们还在商量着下学期的教学计划。砰地一声枪响,有些疯癫张一曼自杀了。
整个事件进展到这里,如果张一曼不死,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结局。他们对她谩骂、诋毁甚至剪掉了一个爱美女人的头发,给张一曼剃了头。
电影中张一曼周围的这四个男性在应该保护她的时候,在利益与威胁之下选择了无视甚至帮凶。花蕊夫人曾经写诗有言,“十四万人齐谢甲,更无一个是男人”。
死亡对于张一曼而言,是最好的结局。她的牺牲,她的天真,都和这群人格格不入。明哲保身的孙校长、爱而不得的裴老师与铜匠、大义凛然像现实低头的周铁男,这四个男人毁掉了这个女人,但好像又不仅仅是他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