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麻雀唯有祖国和信仰不可辜负「唯有什么和什么不能辜负也」

□金赫楠

“陈深跷着二郎腿坐在温暖如春的米高梅舞厅里。他一点也没有想到,舞厅门口无比辽远与清冷的西藏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雪从望不到边的黑色苍穹无声地落下来。”

这是小说《麻雀》的开头,笼罩着这个谍战故事的基本精神底色和叙事腔调就此生成。小说作者海飞把它改编成电视剧本,于是有了电视剧版《麻雀》。海飞的谍战小说一直有一种纯粹又迷人的气息,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又分明缠绕着忐忑、慷慨和悲悯,甚至还浮动着一丝与谍战情节之激烈残酷相错位的舒缓与抒情。

电视剧播出后获得的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相当程度上来自主创团队的精良制作以及老戏骨搭配人气偶像的角色配置策略。这一方面保障了电视剧水准,一方面又有效扩大了该剧的收视群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去了解那段关乎家国命运的特殊历史。

作为2016年备受关注的谍战题材剧,《麻雀》的艺术价值,更多来源于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张力和耀眼的信仰光芒。这也是主创人员更高的自我要求和品质追求。

海飞说,一切潜伏其实都是人性的潜伏。是的,惊心动魄的谍战生涯中,时刻伴随着人性的撕裂。谍战、潜伏,这里冲突集中、矛盾密集,四处是诱惑与陷阱,人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遭遇最极端的处境,人性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因素更容易彻底显形,这里有着更残酷的人性交锋。作为一名潜伏在敌营的伪装者,真实身份与伪装身份之间的巨大分裂,正常情感流露与特工的立场和职业诉求之间的复杂关系,“我是谁”之身份的迷失与确认……对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实在是巨大的折磨和考验。

剧中设置了几组虐心的人物关系。陈深与毕忠良作为从战场幸存的生死兄弟,却因为不同的政治选择而成为了敌人,他们之间有真挚的兄弟情谊,更有截然对立的家国立场。毕太太对陈深一直表现出一种母亲般的疼爱甚至宠溺,最后却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兄弟俩兵戎相见生死搏杀。柳美娜对唐山海纯粹而忘我的爱恋,本是一个年轻女性最平凡而真挚的情感诉求,然而在那样一个谍战的背景下,却只能成为唐山海实现情报任务的棋子与筹码,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网络中对徐碧城作为一名特工的愚蠢行径多有质疑,但仔细想来,她那些举动只不过是一个年轻女孩正常的人性表达。同陈深、唐山海、宰相等特工精英的自持、果毅相比,徐碧城显然还缺乏历练和职业素养,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正常的人性人情并未被特殊场域的特殊身份所扭曲和粉碎,她的可爱与可恨也恰在于此。

谍战题材其实非常考验主创者的功力,无论编剧或演员,如何去想象和感受那些远在当下生活图景和生命经验之外的现实疑难与精神困境,如何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和传递给观众,需要深入探索和悉心体悟。安全、温暖、幸福,爱与被爱,这些原本最朴素最基本的期待与诉求,身为一个潜伏者,却必然阶段性甚至永远地遮蔽与舍弃。人物、主创和观众,能够在人性这种共通的伦理和情感尺度内去相互代入、理解和体恤,从而使观众油然而生对战争的厌恶和思考,这些恰是《麻雀》的人性张力与思想深度。

忠诚与背叛,那些目标专一直奔主题的惨烈战斗,无论结果如何,都注定伴随着人性的塌陷和个体的伤痛。而作为一个潜伏者,这些却是随时可能面对的处境和命运。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残酷考验,他们何以能够如此坚定不悔地承受?《麻雀》给出的答案是:信仰。

是的,因为信仰,因为坚定地相信自己所承受的苦痛是为了实现正义,是为了更多的人可以长久地拥有安全和温暖,可以恣意地爱与被爱。所以,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他们无怨无悔。剧中表现了陈深、唐山海、李小男等人对信仰立场的坚定执着,包括毕忠良、苏三省等信仰放逐后的人生崩塌。而最有意味的是徐碧城这个人物,她呈现出战争年代一位知识女性的内心成长与信仰构建过程。唐山海牺牲的场景成为谍战剧谱系中的动人一幕:他步履从容地走向深坑,当土一锨一锨落到身上时,他默默地仰望天空,嘴角浮现出一抹浅笑,令观众肝肠寸断的同时又深受感染。徐碧城家老式留声机里曾反复播唱着《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这就是信仰,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巨大力量。

《麻雀》贯穿始终的精神叙事,是信仰带给一个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也传递给电视机前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普通人。而对于信仰光芒的着力表达与凸显,既是谍战剧《麻雀》最为迷人之处,更是它的艺术品质和精神价值最根本之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