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嘉丽·奥哈拉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以及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国现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因本书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尔去世,享年49岁。死后葬于亚特兰大市的奥克兰公墓
内容简介
斯嘉丽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富足且颇有地位的种植园主的女儿。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是爱尔兰的移民。刚到佐治亚州时,杰拉尔德身无分文,靠赌博赢得了塔拉庄园的所有权。于是就开始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创业,编织着他的美国梦。直到43岁的时候,他才和芳龄15的艾伦—一个东海岸法国移民的女儿结了婚。杰拉尔德心地善良,但脾气暴躁,而年轻的妻子则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道德观念。她亲手操持着整个庄园的日常事务,甚至还为庄园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妇俩受到周围白人庄园主的尊敬,也深得黑奴的爱戴。女儿斯嘉丽·奥哈拉(Scarlett·O'Hara)在这种环境中慢慢长大了。
历史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连亚特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
时代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是开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的飞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人心,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场为了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平等的女权运动开始了。1936年出版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人物介绍
斯嘉丽·奥哈拉
斯嘉丽是一个复杂、独特的人物形象,她的最大特点在于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集聚一身。
瑞德·巴特勒
瑞德,是一个南方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社交场合他总是不多说话,但一说起来,往往又语出惊人。
艾希礼·威尔克斯
是小说中着重塑造的主要人物。战争爆发时,他勇敢参军,并有所成就;面对斯嘉丽的多次表白,他又能够坚守对梅兰妮的爱和忠贞。
梅兰妮·汉密尔顿
梅兰妮是一个集女性众多良好品质于一身的女性形象
作品主题
人类的生存不仅仅是物质上衣食住行的满足,还有精神上信仰和道德的满足。战争摧毁的不仅是外在的物质还有内在的精神。米切尔十年磨一剑,想要展现的便是当人类所依赖其生存的一切被摧毁之时,人应该如何安顿自身,重新满足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信仰的建构。
总结:
综观全书,洋洋百万余言,故事生动曲折,情节真挚感人而且故事的进展,情节的展开几乎全是按照时间顺序,随着主人公斯嘉丽的活动单线发展的,可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平铺直叙、乏味冗长。这不得不归因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手笔,巧妙的人物关系设置,细腻的心理活动分析,情节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心理的巧妙结合以及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等,都是小说《飘》十分显著的艺术特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