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
说起慈禧太后,德龄公主写的《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可算是第一手资料,她把慈禧描写得惟妙惟肖,虽然不乏小说笔法,让人真假莫辨。
德龄的父亲曾是清帝国驻法国和日本的外交官,所以她游历过很多国家,精通八国语言。慈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让17岁的德龄到宫中充当了贴身女官,专门协助她接待那些各国外交官夫人们。德龄虽然只在宫中待了两年,但她与慈禧是近距离接触,在她眼里,慈禧是慈祥近人的,并没有传说中的高高在上、冷酷刻薄。德龄出宫后不久,其父病逝,她嫁给了美国外交官,跟着去了美国,就有了《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英文作品,她也以“公主”的名号活跃在美国社交界。
慈禧太后与德龄公主(左)
我感兴趣的是,在德龄的记述中,有关慈禧太后和宫中的饮食都有很详细的描写,既解答了大家对宫廷筵席的神秘感,也让人们对慈禧的养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在《清宫二年记》中,德龄就详细记录了宫廷饮食的规矩和满人、汉人用餐方式的不同。她说:
“汉人用餐时,一次性将所有的菜盘放在餐桌的中央,每位用餐者使用筷子从餐盘中夹取自己想吃的食物菜肴。满族人的用餐习惯则大为不同,他们分别使用各自的碗碟和其他餐具,和一些西方国家的用餐习惯差不多。对这样的用餐习惯和方式,慈禧太后很感自豪,她认为这样的习惯更利于节省时间,也更加的清洁卫生。”(见东方出版社《清宫二年记》,2017年3月版)
看来,不止满族,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实行分餐制的,汉族早期也是分餐制,后来逐步过渡为合餐制。通过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我们都知道团团围坐的合餐很容易导致病毒的传播,是时候改变这种用餐习惯了。
德龄记述,宫中的菜肴主要以猪肉、羊肉和野味、鸡鸭鹅等家禽为主,以及各种蔬菜,牛肉被列为禁止食用之列。这与中国是一个传统农耕社会有关,牛是农耕中重要的生产工具,吃牛肉是罪不可赦的。不过,满族人传统以渔猎为主,这时候也尊崇耕牛,说明其生活习惯的汉化。
慈禧太后与各国外交官夫人
对宫中筵席,德龄说道:
“这顿午膳我们吃到了以十种不同方式烹制的猪肉,包括肉丸、切肉——切肉分为红白两个种类,其中红的那种切肉是用特殊的豆酱烧制而成,色泽红润,香气扑鼻,吃上去味道好极了。另外,还有竹笋炒肉丝、樱桃烧肉块和洋葱炒肉片。洋葱炒肉片这道菜很为太后所喜爱,不得不承认,吃过之后,我感觉这道菜确实非常的美味。另外,还有以猪肉、鸡蛋和蘑菇做馅料,经过煎炸而成的饼;还有猪肉卷心菜、萝卜烩菜等等。那些鸡和羊肉类的菜肴也都以不同方式烹制而成。
比较显眼的还有桌子中间摆放的一个大碗,和其他的碗一样也是金黄色,口径足有二英尺大小。这只大碗里面装着清新的鱼翅煲,卧着一只鸡和一只鸭。鱼翅在中国属于备受好评的贵重食品,寻常百姓家是见也没有机会见到的。
除此之外,桌子上还有烤鸡、拆骨鸡和烤鸭。鸡和鸭体内都填充了松枝,放在烤炉上烘烤完成之后,散发出松油的清香之气,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欲大开。
还有一道菜是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吃的,做法就是将猪肉皮切成小小的方块儿加以烘烤,猪皮焦黄脆嫩,微微卷曲,像卤好的腊肉那种色泽和形式,吃上去香味扑鼻,外脆里嫩,口味极其富有层次感。”(见东方出版社《清宫二年记》,2017年3月版)
这里面,鱼翅煲和脆皮乳猪确实是寻常人家不易见到的,樱桃烧肉块是一种奇异的组合,现在已很少有饭店做了,可以尝试恢复一下。而“以猪肉、鸡蛋和蘑菇做馅料,经过煎炸而成的饼”就是我们常见的春卷。不过,跟我们印象不同的是,我们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过太后或皇上吃饭时摆了一大桌子菜,只有面前的几只菜肴才有幸被夹到几筷子。其实,按照上面的描述,那些菜肴也都是非常可口的,并非仅是摆设。
慈禧太后与德龄公主(左三)
除了菜肴,宫廷里的面点也都是花样百出的。德龄说:
“这些面食被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都是用不同的模具做成不同的充满想象力的形状,比如龙、蝴蝶、花儿等等,美观又有趣。我们还吃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泡菜,这些也是慈禧太后非常喜爱吃的东西。还有一些嵌在蛋糕中和浸在糖汁中的红豆糕、绿豆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让人看都看不过来,吃更是吃不过来了,每样饭菜尝一口,片刻之间,人就很饱了。 ”
“…………我们还吃到了各种各样的粥,有些是用甜玉米熬制的,有些是黄色的小米粥(看上去像鸟食)。太后告诉我们说,在吃了肉类菜肴之后,应该把这些粥都吃完,那样更加利于养胃养生,我们对她的话深信不疑。”(见东方出版社《清宫二年记》,2017年3月版)
每餐必喝小米粥,这样能够养胃,说明慈禧太后很会养生。慈禧太后能够活到73岁,并且在各国环伺的情况下一直牢牢掌握着军政大权,左右着帝国命运,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个奇迹。不能不说,这也与她的饮食与养生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