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鹰嘴峰与一石二斗米砬子
从二道河子沿牡丹江边往北走30公里,便是三道河子入江处,这里是个较大的居民点,也是大土匪李华堂的大本营。
当年剿匪时,林区的森林铁路还没修到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因此一些被打击后溃散的顽匪,像国民党东北第一纵队集团军第一旅旅长杜芳亭被击溃后,带其家属及残匪50多人逃到三道河子沟里的深山密林中,妄图东山再起。还有被击溃的李德邻,也带着逃出的手下潜入三道河子附近的深山老林,与剿匪武装展开周旋,但不久即被先后剿灭。
提起三道河子,人们长久以来都说这是一个风水宝地。原因就是紧邻镇子的一个有名气、有气势的鹰嘴峰。
鹰嘴峰
鹰嘴峰坐落在莲花湖西岸的一个岛上,该岛山峰耸立,林木葱郁,峰顶裸露的危崖,酷似一只巨鹰俯视着湖面,特别是那突起的额头和鹰嘴,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故名“鹰嘴砬子”,当地人也叫它“一石二斗米砬子”。
为什么叫“一石二斗米砬子”,传说当年几个放山(挖人参)的老客,背着粮米来到这里,准备搭棚垒灶,上山挖参。当爬上鹰嘴砬子顶上时,发现一大片人参,挖出后没法拿,索性把袋子里的米全倒在砬子上,用袋子装人参背下山。倒在砬子上的米有一石二斗,故流传此名。
一石二斗米砬子——鹰嘴峰
鹰嘴砬子上有一线天,最窄处只容一人斜身通过;有狐仙洞,洞里有能容百人的天然厅堂。随着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这里已成为游湖的打卡景点。
6、拐姑屯与神龟岭
在智取威虎山、剿灭座山雕之后,小分队马不停蹄,立即对附近盘踞的丁焕章、刘俊章、郑三炮等残匪,展开了追剿。
当年杨子荣带着一部分侦察员,进驻头道河子流域的一个小屯,访贫问苦,侦察敌情,村民们对剿匪给予了极大地帮助。侦察员们根据这些情况,第二天由小屯的村民做向导,出发赶往附近的黑牛背,在一个大地窨子旁埋伏了一夜,将郑三炮等土匪一窝端。但正是在此次战斗中,杨子荣壮烈牺牲。
这个小屯,就是现在与头道河子林场紧邻的长龙村。据说,当年剿匪时这个屯叫“拐姑神通”。
为什么叫这个名?相传以前关内有一个后生爱上了同族已出五服的姑姑,宗族里有阻力,两家人也不同意。俩人娶不了嫁不了,分又分不开,最后干脆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私奔东北,在头道河边搭窝棚住下来,开荒种地,采卖山货。后来到这定居的越来越多,逐渐成了个自然村屯。
屯子大了,总得有个名,于是人们根据姑侄儿俩的事儿,将屯子叫成了“拐姑神通”,一直叫了好多年。
至于为什么拐姑神通在解放后改名为长龙屯,一是为了文明起见;二是因为村子正中间有一座不大的小山包,长满虬龙古树,据说极有风水,是龙眼所在;三是屯前山脉似一条长龙,龙头探入头道河子里,仿佛神龙吸水一般。是不是风水的因素先不说,但长龙屯解放后据说走出过解放军的一位正师级干部。
“拐姑神通”有一条长龙,而牡丹江对岸的山岭上则有一个神龟,龙龟对望,一动一静,镇锁大江。这个状似大乌龟的岩石,伸出长颈,探着头,像在爬动。故此,这座山岭被人们称为神龟岭,当地人又叫它“王八砬子”。这里也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神龟岭上的巨大神龟
很久以前,岭下靠江边的屯子里住着老两口和一个儿子的三口之家。一天,父子二人捕鱼时,网被大石头挂住了,儿子便脱了衣服潜入江底,发现有个大乌龟被压在石头下面,便憋足了劲搬开了石头,救出了大乌龟,但儿子再也没出来。
老两口痛哭一场,哭累睡着后,儿子托梦劝父母不必悲伤,说得救的乌龟会替儿尽孝。梦醒后,忽听门外沙沙响,推门一看,一个磨盘大的乌龟叼着一条大鱼,眼里流着泪,望着二老直点头。老两口接过大鱼,乌龟晃着短尾巴,围着两口子爬了一圈,就返身爬走了。此后乌龟天天送鱼,老两口吃不完,就分给众乡亲。
几年后,老两口相继过世,那只大乌龟便爬到山顶的坟前守着,一动不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何年何月,它变成了一块巨大的龟石。
威虎山下莲花湖
神龟岭也是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景观,常年有游人来此观景,附近村民也常到岭上龟石前朝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