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年味,在人间烟火里悄悄氤氲「生活要有烟火气,人间有味是清欢」

游走的花灯在眼前闪过,眼花缭乱,突然闯入一片迷雾,右侧的迷雾中五彩烟花若隐若现。恍惚中在想,如果这是穿越的仙境,那仙境的那头会是哪里?

脑海里突然冒出一句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所谓佳节出名句。宋朝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个典型。写元夕节的诗句,我一时实在想不出比这首更好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节就是元宵节,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现代是法定假期结束,春节就结束。以至于本该是元宵节的花灯会通常在初六之前就开始。传统可不是这样,俗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从除夕到元宵节这段时间,正是中国春节年味最浓的时候。中国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

《青玉案·元夕》词作者辛弃疾,就是那个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辛弃疾不同于一般的词人,他是打仗的人里面最会写诗词的,写诗词的人里面最会打仗的。初中课本介绍辛弃疾为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这种标签很容易让人以为辛弃疾不屑于儿女情长。谁能想到辛弃疾,这个戎马半生的豪放派词人,会写出《青玉案·元夕》这种婉约的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谁能想到羸弱的南宋会有这么繁华的景象?对于这首词上阙描写的这场景,说这是盛唐的场景也会有人信。唐朝经济富庶盛世升平,花灯活动盛极一时。宋朝国势积弱,但是节日文化得到皇室贵族倡行而发扬光大。可惜宋朝有先进的文化,也有繁荣的经济,却没有盛唐的体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繁华,更像是南宋灭亡前的回光返照。

我看有评论说这首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南宋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湎享乐的现状的痛心以及悲痛,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这些评论说的很有高度,但是读着太别扭。

也许追求抱负和追求真爱的心境是一样,所以怎么解读都可以。但是写一首爱情诗,为什么非要寄托政治抱负呢?只谈爱情不谈政治就会降低格调吗?有没有可能辛弃疾这个戎马半生平时喊打喊杀的爱国将领,原本就是内心闷骚的情种呢?

辛弃疾写作这些词的时候已到中年,经历过挫折和打击,落入又一次低谷。此时或许他自认为看透了一切,终于找到内心的平静,但是此时还没到他退隐避世的时候。在后来的日子里,他还会被启用再被弃用直至年老体衰无能为力。

至少在这一年,可看不出辛弃疾对这盛世场景有丝毫的嫌弃。在元宵节逛着繁华的灯会,看着戴着娥儿和雪柳打扮漂亮的姑娘们,听着她们笑语盈盈从身边经过,闻着一片暗香飘过。这场景出自一个中年男人之口,说不出来的油腻感。但是结尾一句实在太有格调,不但油腻感荡然无存,反而生出经历沧桑终相见的宿命感。这种宿命感让我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是与中国诗词的简约留白相比,《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显得啰里啰嗦过于直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繁华渐尽,寻觅已久而未见的佳人仍在身后默默守候,那历经的一切沧桑和磨难就都不值一提。


假如辛弃疾随这片迷雾穿越到今天,他会作何感想?

辛弃疾终究是没能阻止南宋灭亡,甚至南宋在辛弃疾去世后还苟延残喘了近七十年。以复国为终生事业的辛弃疾,至死也没实现他的抱负。似乎辛弃疾的付出对历史的进程没起到作用。反而他的诗词在几百年后仍然被人咏颂,承载着他的情怀流传千古。


在时间的长河里,很多事情被历史埋没,但是好的东西还是值得传承,比如这浓浓的年味。

世俗众人在红尘沉浮,或许有人风光得意或许有人坎坷失意,但没人不喜欢热热闹闹过个年。过年的仪式感即使穿越千年都能共情,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人间盛景,也点亮希望慰藉人心。

2023年1月26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