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东野圭吾经典句子恶意「东野圭吾是个什么样的人」

嫉妒之心,就像是一朵邪恶的小花,几乎开在了每个人的心中,但是面对这种负面情绪,有人选择把它转化成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动力,而有人任由它在心头肆意疯长,最终摧毁了自己原本可以不必这么糟糕的人生。

人这一生,成也格局,败也格局,格局小的人身上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善妒。

东野圭吾有一本小说《恶意》,里面的故事读起来让人不禁觉得后背寒凉,原来就在你身边,那样一个你肝胆相照的朋友,也许他从来没有把你当真正的朋友,甚至可以残忍地索取你的性命。

畅销小说作家日高邦彦本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却在即将出国的前一天夜里在家中被人残忍杀害,而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凶手竟然是他昔日的同窗兼好友野野口修。

面对警方拿出的铁证,野野口修没有辩驳,很快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可是当警方问其作案动机的时候,他却沉默不语。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对野野口修的行为实在是不能理解的,面对帮助过自己的多年好友,野野口修是怎么下得去如此狠手的?

经过警员加贺恭一郎地深入调查,最终让整个案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最后的结局也让读者不禁觉得惋惜,原本这一切都可以不必这样的。

在上学的时候,日高邦彦的为人有口皆碑,善良且正直,而且从来没有伤害过野野口修,甚至还在后者遭到其他人欺负时挺身而出帮助他。

工作之后,野野口修的事业一直很平庸,让他很郁闷,而日高邦彦则渐渐展露写作的天赋,他还为野野口修介绍了出版社,帮助野野口修在事业上有了进展。

按理来说,于野野口修而言,说日高邦彦是他的恩人也不为过,那么他又为何对自己的恩人这么狠毒?其实都源于他内心的嫉妒。

就像野野口修自己说的那样:“我早就看他不爽了。”

在好友日高邦彦在文坛上犹如新星的时候,野野口修却被查出患了癌症,这样的对比落差让野野口修内心生出了嫉妒之心。

这种嫉妒一旦形成,就像恶魔一般吞噬了野野口修的全部,他的内心彻底失去了平衡,他觉得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为什么别人可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他即将面对病痛的折磨和短暂的生命。

东野圭吾在书中有段话剖析得很透彻:“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

这样深的恶意让人感受到了嫉妒所具有的巨大负能量,摧毁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优秀,而是嫉妒。

如果野野口修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和内心,也许他很快就能消化掉内心的嫉妒,甚至可以因为这种嫉妒而提升自己在写作上的能力,从而与日高邦彦比肩。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任由这种思想毁掉自己的人生,实在不值得!

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嫉妒就是万恶的本源,如果不控制,一旦让这种情绪失控,那么人的行为也就可以跟可怕至极挂钩了。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那些喜欢嫉妒别人的人往往不仅恼于自己的不完美,甚至还很生气比他优秀的别人。

被自卑和见不得别人好的那种矛盾心理一起折磨着,神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脆弱,内心浓浓的挫败感让他们越来越不知所措,进而开始做出疯狂的举动。

那么面对嫉妒,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不妨借鉴罗素的观点:在难免产生妒忌的地方,必须用它去刺激自己的努力而不阻挠对方的努力。

我们不应该被嫉妒轻易蒙蔽心智,因为那样的不理智非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反而会伤害到别人,我们自己也会处于这样的焦虑情绪中不能自拔。

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毁灭自己,却也可以激励自己更好的成长,而如果任由嫉妒毁灭自己的理性和冷静,那么到了生命的终点时剩下的也许只有遗憾和后悔。

自古以来,有多少“贤士”毁于嫉妒之心,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不仅将孙膑骗到了魏国,甚至还残忍地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最后不但没能杀了诸葛亮,反而自己先被气死了,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哀鸣。

因为嫉妒,他们忽视了自己原本具备的才华和聪慧,反而将焦点聚集在别人的身上,殊不知,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是一种更大的格局和智慧。

如果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嫉妒,那么就可以正视它,它也不再是洪水猛兽,不需要隐藏,更不会让它吞噬我们的内心。

当我们觉得嫉妒别人的时候,其实应该高兴,因为说明我们遇到了对手,人若是遇不到对手,就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也就谈不上提升。

只有把自己的短板变成长板,才会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地方,所以,面对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我们可以有嫉妒之心,但却更应该利用这种嫉妒来让自己成长。

而如果我们被他人嫉妒了,那也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足够优秀,不仅引起了别人的关注,而且还让别人开始有了危机感

但是面对他人的嫉妒,我们既要懂得保护自己,也不要生了必须一较高低的心,人生无止境,任何领域本就没有探索的尽头,所以比肩同行,才是更好的选择。

都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所以当我们觉得有时别人的优秀有些刺眼的话,不妨别急着为难自己,负面情绪可以有,这是排解的一个途径,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及时转化这些负面情绪为正面促进我们变得更好的动力。

所以说,有时承认别人的优秀,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我们可以选择享受其光芒所带来的温暖和引导,而不是愤恨为什么自己没有这份光芒。

EN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