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是谁「清朝最肥的官职」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著名大臣,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张廷玉死后谥号“ 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的仕途起于康熙三十九年,高中进士,被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年29岁。33岁时得到康熙的青睐,因此张廷玉被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在南书房述职,开始掌握机要,作为康熙的贴身记录官。

不过张廷玉真正发挥才干的还是在雍正朝。张廷玉和雍正的关系頗像诸葛亮和刘备那样。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怪脾气皇帝,对大部分汉族大臣缺乏好感,对张廷玉却一见如故,非常欣赏。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和他严加商量,几乎所有谕旨均由张廷玉撰写。

一次张廷玉生病了,在家休养了几天,病愈后进宫。雍正对张廷玉说:“我前些天臂膀痛,现在不痛了。”将张廷玉比做臂膀,此事传开,成为美谈。

在雍正朝,张廷玉凭借功劳累次升迁为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同时兼管吏户两部,权倾朝野。甚至还获得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在清朝267年的历史中他是唯一一个。

在古代专制政治中,通常功臣总是难全身而退。皇权会把任何潜在威胁给消灭,这就造成皇帝和臣子们的关系很脆弱。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像张廷玉这种位高权重的人更是要如履薄冰,小心行事。

不说前朝,单说清朝,就有好几位权倾朝野的权臣如鳌拜、年羹尧,和珅的下场都不怎么好。张廷玉在政治最高层一直稳如泰山,四十多年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张廷玉办事非常勤勉,为皇帝服务一丝不苟,不惜心力。雍正帝视之为肱骨之臣。同时张廷玉心思缜密,过目不忘,能将各部院大臣、全国疆吏的出身、经历记得一清二楚。因为张廷玉熟读经史并且又得到父亲独门秘传。张廷玉早就认识到,为臣之道在于势。借君主之权建功立业,取君主之心退让保身。

在皇帝面前,只有以退为进,无欲无求,不私而私,才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张廷玉为官四十余年,事事从皇帝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判断,从不露骨主动地为自己牟取私利。为朝廷上下所赞扬。

张廷玉几乎参与了雍正朝每项大事的决策,但史稿上却几乎没有记载。张廷玉为国操劳一生,竟然找不到什么大功劳安在他身上。不贪功,不争权,使他更受皇帝的信赖。张廷玉在雍正朝达到了他人生仕途的巅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