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的冲突。对话有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制造冲突,推动故事发展(把两个人弄到一起,两个人各有盘算)。另一个是揭示人物性格,每个人物都应有独特的说话方式。
如无必要,对话不要长篇大论、不要使用方言、不要闲聊。尤其要避免闲聊,没有什么比两个盟友在一起讨论事情的进展更让人昏昏欲睡的了。对话要制造冲突。
对话应该是紧凑而充满冲突的。可以通过插话打断长篇大论,可以使用6个工具制造对话中的冲突。
工具1,管弦乐编曲法。伟大的对话早在写它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赋予每个人物独一无二的强调(作者的演员团里要有那么一群人物)。这需要对主要人物进行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政治面目、工作类型、经济状况方面的分析。要让人物在场景内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不能随意改变人物基于背景产生的言行,人物的改变必须是经过某个有影响力的事件后发生的。
工具2,潜台词。有时候对话包含隐含内容,含沙射影、指桑骂槐、一语双关……。这可以成功激起冲突。
工具3,对立面的打算。作者时时刻刻都要知道人物在场景中有什么渴望。这种渴望一般是与对立面人物有冲突的,即便是微小的冲突。并且在场景的开端即表现出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
工具4,侧闪。避免直截了当的回答。不要直接的回应,不要重复对方的话,像这样,“吃了吗?”“吃了。”应该是这样,“吃了吗?”“关你屁事。”
“吃了吗?”
他没有回答,只是狠狠瞪了我一眼。
“吃了吗?”“你听说校花跳楼了吗?”
工具5,作为武器的对话。对话也是动作,是人物为了实现愿望而实施的行为。假如一个场景中人物什么都不需要,那么他就不该出场。
“我会踢爆你的卵蛋!”“遗憾地告诉你,你男友把你卖了,我想他正在数钱。”
工具6,父母——成人——孩子。人们往往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父母,实施统治,强力推行制定的规则。成人,理性看待事情,是分析情景的最好人选。孩子,不理性,不具备任何权力,情绪化的反应,为让别人顺从自己就像别人发火。
我们经常听到,你说话真像我妈。这就是你的朋友扮演了父母的角色。让人物在对话中扮演不同角色可以瞬间制造冲突。作者要考虑人物在场景中希望以什么角色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们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他们的自认角色是什么,真实角色与自认角色之间有什么差异。
“你说话真像我妈。”
“嘿,我可是为了你好。”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才对。”
“你的意思是我该帮你扯掉老师的裙子?”
“如果做不到就保持沉默。”
“听听我是怎么理解朋友的吧,朋友就是那个劝你不要做傻事的人。”
“看来我们不够铁。没有你我也一样做,但你如果说出去,我们就是敌人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在一场戏中的目标。场景中人物可以转换角色,使对话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加无限的神韵和张力。
五是主题中的冲突。主题是令人过目难忘的小说的秘密武器。作者需要找到通贯全篇的主题,并且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把主题呈现出来。
这样的主题论点是哈利波特的善恶对立、射雕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冰火雨之歌的魔幻与现实、政治斗争与社会民生交织……
作者的小说都应有一个清晰、鲜明的主题。并且在小说的第一幕将主题通过人物展现出来。完成这一步后,有个妙招可以制造冲突,在第一幕某处让人物论证一下反面论点。
这样做的时候不要使用说教的手法,任何东西都要经过人物的过滤。人物行动时,关注突然触及的、古老的、无法回答的哲学问题。对与错、善与恶、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
要让人物真正互动起来,把每个人物都塑造成真正复杂的人,为每个人物立场提供合理性,人物要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强调的重要性。人物要有强调,没有强调的人物是单调的。
“复仇就像任何其他宗教一样:总是说的多,做的少。而说教部分讲的也是哪些事情不能做。”
“人人都撒谎。”
没错,强调是一种世界观、人生哲学。
弄清人物的人生哲学,让人物自己娓娓道来,思考人物为什么有这种思想,作者需要从人物的过去找到答案。
还有象征主义。侵略军皮靴下的花朵,这个画面预示着他们将蹂躏占领区的女人。
书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编排出来的场景而已。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6个场景:追逐场景、打斗场景、构建场景、浪漫场景、喜剧场景、对谈场景。
人物对话、内心活动、场景描写、人物行动是虚构文学的四个创造要素。
场景的开头设计如果先设定地点,然后再开始行动,会使节奏放慢。如果先从“中间部分”的行动开始,然后按照需要落实地点的细节,会让情节发展得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