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让阅读回归阅读本身「让我们在菜市场终老阅读理解」

我们生命的核心,

你的存在,

是你和宇宙的联结。

从这扇门,

你可以进入宇宙,

并与存在合二为一。

但是如果你已在核心……

你将会发现伟大的奥妙和神秘。

——《禅——超越的神秘与诗》


33岁,我第一次书写个人成长报告,是为了完成心理咨询师考试的面试答辩。应用了贝克汉姆的认知理论,对照过去33年的重要生活事件,我第一次认真的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回望,第一次清晰的翻看自己的思维盲区,第一次认真地觉察自我的偏狭和局限,虽然泪流满面,却有着前所未有的惊喜,因为我感受到的主题是认知。

38岁,遭遇了来自人性丑恶底线的挑衅,在创伤与疗愈中,突破了面子的围攻,领悟到了舍弃的力量,我有感于哲学和心理学的引领,第二次回望生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看到了崭新的联结,因为我感受到的主题是破茧。

41岁,伴随疫情,我完成了一次超长的封闭,心静如水,在封闭和独处中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对疫病的危险也没有太多不安,还偶然间与来自来处来,去自去处去的玄思相遇。近月余的时间,我一直都耕耘在一项数万字的课题文稿里,高度的脑力挑战下,我不得不在最后的一周榨干所有能空出来的时间,专心为之。今天点击完发送键后,所有感觉到的难上加难,都优雅的变身为轻松和愉悦。我想我可以确定一次新的生命回望,主题是回归。

回归。一个人的内在旅程,终究要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本质天性。

钱穆老先生在《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一文里作过一个浅譬,说心本是身的一干仆,因为身时时使唤它,调遣它,它因而时时活动,而逐渐增加了灵敏。恰有时主人派它做事,它不免要在任务完成之余,自己找寻些快乐。主人派它外出,它把主人嘱咐的事办妥后,就自己在外闲逛一番。后来成了习惯,主人不派它出去,它自己也要出去闲逛一番,于是心有了自己的生活。当心游历了很久之后,想回到身,却没有那么容易了。

心独立之后,重新回到身的过程就是回归。

这个回归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发生的。心要回归,需要穿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最外面的门是身的自我保护,靠近一层是身的脆弱敏感,最后才能抵达身的核心,也就是生命的本源。

我的回归由阅读铺陈。


因为有了阅读,生命的色彩就可以变得不一样,不会再因为一时一地的局限而受到辖制。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于我而言,是不是高尚,不太好说,需要交给时间来裁决。但是,读书所能带来的愉悦是不言而喻的。

在那个西北边陲小县,闭塞、落后让教育也变得很滞后。小学,当绝大多数的学生下课还乐颠颠地疯玩跳方块和抓骨节时,同班那个从山东转学而来的小同学却拿着厚厚的书,读的极其入迷。已经不记得那个同学的样子了,但记得那一种阅读的姿态。

阅读就从对那个姿态的关注开始。小学四五年级,童话故事的阅读已经不满足了阅读的渴望,就偷偷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拿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和《一个陌生的女人》两本小书,躲在被窝里还没看完就被发现了,被父亲狠狠教训了一顿。那又能怎么样呢?各式各样的阅读不间断的进行着,光明正大不行,就偷着看,站在书店里看,和同学换书看,买盗版书看,租书屋里租书看,到初中毕业,琼瑶、曾凯伦、严沁的言情系列看了个七七八八,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武打看了个七七八八,三毛、冰心、萧红、鲁迅也涉猎不少,但不是很喜欢读外国文学,翻过一些,可能看的最认真的就是希腊神话了。

再后来,上中专,因为在校团委,每年可以组织捐款购书来充实学校的阅读室,于是有机会一年两次去酒泉市新华书店挑书。王朔、路遥、张贤亮,梁实秋,布老虎丛书,知青系列大多都是在哪个阶段读完的。读到中专的毕业季,也许是受到实力派作家的指引,我开始了灵性阅读,《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圣经》和《古兰经》都有涉猎,特别是读完《释迦牟尼传》后,内心对于王子在菩提树下的顿悟感到无比震撼。

那个阶段,印象最深刻的是读《中国知青报告》,沉浸在那些被来自时代的无奈包裹了的一个又一个鲜活而痛苦的命运里,那些挣扎的年轻的生命,有的迅速死亡,有的迅速沉沦,有的沉默中积淀,有的劳苦中消失,有的随波而行,飘飘荡荡,有的积极作为,或者爆发,或者被吞噬……我被特殊时代的人物命运紧紧抓住。当时还不到十八岁的我,却感觉苍老和空寂。那一年秋天,看到宿舍门口的落叶,突兀的想起人生无常,空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成为一群女同学口中的笑谈。但当时,那悲伤是真诚的,那孤寂是纯净的,那是生命对生命最清澈的同情和怜悯。

当然,那时,对生命的理解,还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只是当时惘然,并不知道命运的力量远远不止所知道的那一点点真相,生命的弹性也远不是那么一群年轻稚嫩的城市少男少女所能代表的。

再后来,我离开了甘肃,来到山西,在太原上学,学习法律,遇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年轻班主任,法哲学的引力由我尊敬的这位老师开启。

从《契约论》、《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法律帝国》到《中国法制史》,到中国历史,再到当代的法学大家梁慧星、江平……我的阅读完成了第一次蜕变,从通俗阅读进入了专业阅读。

专业阅读从学校一直延续到了工作、结婚、生子。对法律很入迷,一心想从事法律工作。那时候,因为抱着法律条文读的很快乐,常常被人好奇:那么枯燥的东西,你竟然能看得进去!可我就是喜欢。

司法考试是从业的第一块门砖。当时孩子才学走路,又在乡镇工作,每天早起要给孩子打理好,到单位要急急忙忙办公事,忙完快到中午时,大家午饭午休,我坐在中卫乡的老宿舍的窗口开始备考。下班回家哄孩子睡着后再接着看书到深夜。三个半月连轴转,终究拿到了司法资格证。兴冲冲的计划着未来,我参加了当年司法厅组织的律师培训。

在这次培训上,我遇到了一位法院的前辈。这位前辈参加律考、司考,考了好几年,终于也考上了。可是半年后,他就得了骨癌,很快就去世了。从司法厅组织的培训见过后,再听说他的消息时,就是他的死讯。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第一次在想要拿起书的时候,内心产生了一种茫然,死亡就在生命的终点等待,每个人都在向死亡行进,突然就不知道生活在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圈里,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去读书!

这是我遭遇的第一次读书焦虑。

这一次的焦虑持续了很久。

在焦虑中阅读,在阅读中工作生活。基层法律案例是接触社会的一个绝佳切面。所有属于光明背面的幽微,都能以万花筒的方式折射到人性之上,而法律案件表达了最深沉、最幽微、最繁复的人间情态。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阴影,社会现实的背光面颠覆了我的原生家庭赋予我的对各种良好品质的认知。有那么一阵,替代性创伤之下,我为自己只愿意接纳阳光的滋养,而拒绝阴影的侵蚀而感到羞愧。

但我依然很抗拒阴影。因为拒绝,所以被阴影如影随形。

有那么一阵子,我感到自己无力触摸严肃的书籍,甚至无力承接严肃文学的重量。算是逃避吧,重新开始读娱乐文字,特别是那些年网络小说兴起,穿越复仇、仙侠玄幻、官场商界,几乎网尽那两三年的年度排行榜。

时间是成长之痛的弥合济。阅读是弥合济里最富有成长性的组成因子。

虽然成长总是不易,破茧而出要经历漫长的一段作茧自缚的苦闷。

但因为阅读的陪伴,希望的拐弯出现了。

我幸运的遇见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后,因为对变态心理学的好奇,让我推开了心理学书籍的阅读之门。从认知心理学起步,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温尼科特让我越来越靠近人性的底色,清晰的意识到社会百态,都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共同构建的变化。这让我真正理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由此,无下限的社会乱象带给我的替代性创伤,在变态心理学的学习中获得了疗愈。我终究获得了生命最大的勇气——哪怕生活以痛吻我,我也要报之以歌。

那几年,现实生活的种种困难亲密相接而来,似乎是对我阅读领悟的一种考验。

恰如阿兰德波顿说的那样:“阅读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门,它可引导我们进入精神的世界,却不构成精神生活本身。”阅读是打开门的力量,能够在门的背后感受到什么,需要悟性。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中国哲学与重要的历史著作混同。阅读深度的瓶颈出现了。当我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偏僻的时候,我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意识到,书是读不尽的!甚至连书的目录都无法读不尽的。书海浩瀚无垠,如星空!直至有了这个意识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到学海无涯的含义,似乎对庄子那句“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有了那么一丝丝明悟。

彷徨。

把我拉出焦虑的是钱穆和朱光潜两位先生。

一个偶然,听了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老先生说,“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老先生说“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和强力之感”。我买了钱穆老先生的十几本书,读来甚是酣畅。

朱光潜先生的论美,谈及“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这一段的结论是: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如同当头棒喝,我从第二次读书焦虑中醒来。

选择与接纳,代表着有限与无限。

自此,我的阅读更加随性了。只是读书似乎和读书有了那么一些不同。特别是这一次,从庞杂的一堆资料里抽取观点,虽然困难,却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阅读快感。如同海滩拾贝,惊喜总在海浪里。

零点就要到了。新的一岁开启,以阅读论回归,又想起那个幼年印象极其深刻的阅读姿态,终究这个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姿态变成了我自己的样子。

心回到身的一路上,有很多门,每一道门里,都藏着生命的馈赠,有的温暖如春,有的凛冽如刀,不停滞,穿过去,就能听到那生命深处的关于回归的深情呼唤……

2020年,你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