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前一天,由畅销书改编的电影《五十度灰》在北美上映,因为有“史上最大尺度情色片”这样的噱头吸引,其预告片在发布后一周内,包括YouTube、IMDb、Apple在内的各个发布平台点击量已累计达1亿次,刚好与其原著销售量持平。
当年原著在出版当日热销30多万本,让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大跌眼镜,大家脑中盘旋着各式问号——一本情节单调,语言贫乏,思想幼稚的“三无小说”,为什么一 夜之间可以刷新那么多纪录?可是,无论文学评论家有多抓狂,其他作家有多不屑,这本书依然被大家默默地购买、下载或收藏着。于是,当无法回避这本书掀起的 社会热潮时,学院派们开始避而不谈其任何文学价值和意义,转而从社会、传媒、大众心理等各个角度研究它的流行原因,并将此书冠以“现象学小说”的称谓。甚 至有出版人找了五十位不同领域的作家、学者,集结了一本书叫做《五十位作者谈五十度灰》,可以窥见这本“妈妈们的小黄书”所产生的影响。四年后,因为有了 这些铺垫,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对于这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的期待热情如此之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这部电影依然和四年前图书上市时一样占据 了各大文化娱乐版头条,但媒体对电影的指责却并没有四年前那么辛辣,最有趣的是,似乎大家所有的吐槽点都集中于这部片子不够“重口味”,众口一词大呼受 骗。在柏林节首映后,滚石杂志的影评人按捺不住一贯的高冷态度,批评说:“我完全惊呆了好吗?电影版《五十度灰》拍得无比沉闷且中规中矩,挑逗程度还不如家具厂商的广告片。真是失望至极,可能这部片的真爱粉都是酷爱被虐待的人——比如被无聊折磨。”
大概因为原著小说太过平庸,才使由此改编的 电影只能靠“情色”、“虐恋”等名头吸引一些非小说忠实读者的电影观众。一旦电影满足不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窥私欲,那由此引来的巨大失望也就可想而知。但 我觉得相比于原著乏味的描写,以视觉为载体的电影其实更胜一筹。《综艺》杂志分析说,一般由原著改编的电影都很难抓住作者的精髓,但这一改编时容易出现的 弱点恰恰弥补了文字拙劣的小说《五十度灰》从而成为最成功的地方。
我觉得和原著相比,电影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更精简,更有趣,更唯美。 两个小时的电影,虽然情节简单,但比起阅读几百页描写枯燥的书来说,无疑更为轻松。原书在文字上的功力过浅,以至于转换成视觉其实比原文有更强的感官刺 激,导演显然是浅尝辄止,虽然男观众们怨声载道,但我觉得对于多数女性观众而言,暧昧的挑逗和浓郁的情欲氛围可能比赤裸的镜头和直接的器官暴露更让人心旌 澎湃。这或许也是导演刻意节制的原因。另外,电影有图书无法比拟的舞台戏剧效果,也因而原本很平常的对话和台词在演员的演绎下似乎赋予了新的味道,看小说 时忽略的笑点会突然在看电影时爆发出来。
美国诗人W.H.奥登曾说:“一个证明色情作品没有文学价值的证据在于,如果一个人读它不是为了性 刺激的目的,而是以其他方式,比如作为作者个人性幻想心理的历史去阅读,那一定无聊到哭。因为情色作品本身很难引人思考。”不过,吊诡的是这一理论似乎无 法完全解释“五十度灰”现象,因为它的确触发了各种思考碎片,虽然这些分析并不关注作者的精神世界而是基于为何成千上万的妇女买了她的书,而且是一本毫无 文学价值的书。
有分析认为《五十度灰》的读者大部分是没有什么阅读习惯的人,也没有过多文学诉求。原著作者EL.詹姆斯曾经在采访时透露, 她去美国的时候,很多书迷告诉她,《五十度灰》是他们很多年来读的第一本小说。很多人可能20年里就读了四五本书,但他们会在一周之内看完这部小说。甚至 有母亲说她因此想鼓励她的孩子们多读书。正因如此,苍白的语言、直白的描写反而降低了阅读门槛,如果EL.詹姆斯是个文采飞扬的作者,可能会让大部分读者 望而却步,这样也就没有人把那些简单的SM教学过程带到机场书店或者是全世界的读书会了。
对 于这本书以及粉丝们的嘲弄和反讽一直没有间断过,这部应运而生的电影估计依然难逃劫数。但是,正像纽约时报一位专栏作者所说,这也许不是一部好书或者好电 影,但却可以让你同时获得快乐又可以去取笑,可以珍惜也可以丢弃并改变自己追寻自己想要的乐趣。有人在留言中说,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大部分时间 是“灰色”的。一位男观众的评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他说,读书和看电影不就是为了逃离吗?我就想在情人节陪我老婆看这部片,这样可以暂时从四个娃和全职工 作的生活里解脱出来。也有女网友大声疾呼,就允许年轻人崇拜《暮光之城》,而不能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有一点自己的喜好和幻想吗?所以,抛开那些文学分析和思 想解剖,《五十度灰》对于上千万二十年读四五本书的绝望主妇和主男们而言也就是他们的《战争与和平》吧。对其他读者,如果只是抱着找乐子的心理,那么看这 本书以及电影,就不会那么崩溃了。(文:◎大鸟Kiki)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