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鉴赏 >

长城外古道边 李叔同「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残阳于山边褪去华丽,幽怨冗长的笛声中,他缓缓走来。

生逢乱世,人如浮萍般飘零,哪怕曾经花团锦簇,也不能预知哪天就会被命运的洪流吹得四零八落。

他前半生在俗,是流连于风花雪月的艺术巨匠,看似风流少年郎,却难掩心底的迷茫。

他后半生在佛,在最美的盛年放下她,断了红尘中最后的一丝缘后皈依佛门,从此专心礼佛,渡众生,悲天下。



流年60余载,在俗39年,在佛24年,他就是李叔同,号“弘一法师”。

丰子恺如此描述李叔同的一生: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他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令人生畏的高度,他也是近代佛家律宗的最高成就者。

人活一世间,能如此畅快淋漓,世间唯有李叔同一人。他的一生都在“求真、求善、求美”,一生都在进行心灵和精神的探险,而他也确实做到了,最后铅华洗尽,返璞归真,一颗心历尽了世间的奢华百态依旧清澈如水。在李叔同生活的众多点滴中,我们自可观之。



01

少年的李叔同爱猫,畜有七八只之多。后来留学日本,常有电报回来,其中必有一句:“我的猫安好否?”

早先李家常邀僧人诵经拜忏,李叔同与侄儿李圣章以床单做袈裟,扮成法师,口诵佛号,形神俱备。七八岁时,李叔同的乳母刘氏常诵《名贤集》,“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此类格言多参人生禅机,描述荣华尽头是悲哀的光景,李叔同不但能懂,还能提出相关问题———此可谓早慧,超然物外的情志已露端倪。

02

26岁那年,母亲去世,李叔同治丧一改旧式传统:撰诗文、书对联、鞠躬致敬的,来者不拒;赠呢缎轴幛、纸箱礼彩、银钱洋圆的,一概拒绝。不办豆腐饭,只备些蛋糕沙拉等招待来宾。

悼念仪式上,不用锣鼓唢呐,用西洋管乐,他自己坐在当时国内罕见的钢琴旁,边弹奏边唱歌,令众亲友目瞪口呆,后有“三少爷办了件奇事”之说。



03

李叔同曾受聘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主讲音乐和图画。上课时有人看闲书,有人吐痰在地板,李叔同看在眼里,并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轻声说:“某某等一等。”于是这几位同学只得留下。“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话毕李老师向学生们一鞠躬。

出来的人满脸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

有一次下课,某同学把教室门关重了,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走出来,和气地叫住他,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然后对他一鞠躬,再把门轻轻地关上。这是李叔同的为师之道。

04

1912年冬,学生刘质平作了一首歌,去请教李叔同,李看后说:“今晚8时35分,去音乐教室,我有话讲。”

晚上下大雨,刘质平准时赴约,但教室内外一片漆黑。刘质平以为老师误点,就在走廊上等候。十分钟后,教室内电灯大亮。开门走出李叔同,见他手持怀表,说:“相约无误,知你已在室外久等,今日先回吧。”

原来这是他在考验学生的守信和认真。刘质平过了此关,李叔同也垂顾有加———每周单独辅导两次,还介绍他到美籍钢琴家鲍乃德夫人处学琴。

不久,刘质平在李叔同的鼓励下赴日留学,在日本期间,他的生活用度都由李叔同供给,1918年学成回国,终成一代音乐家和教育家。



05

李叔同出家后,更名弘一法师,谢绝俗世应酬。他深恐堕入名利场,变成个“应酬和尚”,因此每到一处,必先立法三章: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

58岁那年,弘一居青岛湛山寺,市长沈鸿烈邀他赴宴,法师作偈道:“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拒绝得委婉而又坚决。

弘一曾是蔡元培的学生,蔡有一次邀见,当弘一知道先生已是官宦加名士,照样闭门谢客。

06

62岁时弘一法师沉疴不起,知大限将至,吩咐弟子传贯说:“我命终前请在帐外念佛,但亦不必多念。命终后勿动我体,锁门八小时。八小时后,不必擦体洗面,随身衣被裹了,送往后山坳中即可。历三日有虎食我最好,虎不来则就地焚化。化后再布告周围,万不可早通知。”

1942年10月10日,西归前三天,弘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四字赠侍者。此为大师人间绝笔。

“悲欣交集”来自于《楞严经》: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在草庵寺,他留下“草籍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的对联;在晚晴室,他留下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在安海,在檀林,在晋江许多地方,法师都留下佛学和艺术的珍贵印记。

张爱玲说:“不要以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浮世几何,为谁贪嗔;恶事向己,好事与人。不恋过往,不负将来;苦乐顺逆,正道自存。

半世风流半世僧,看似无情胜有情。《心经修行课》带您去领略李叔同先生对待人生的淡然与洒脱,淡定与从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