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想到眼前的快乐其实是要以将来作抵押没将来又是要过去来作抵。人生真是连成一串的锁链,想独取一环谈何容易。王安忆《长恨歌》
王琦瑶的一生就是这样的梦,梦很美好,她看似处于全书的中心,甚至笼罩着主角光环,但最后这位主角却被现实以及周围的人所裹挟。她看似处在旋涡中心,但受到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说是被胁迫着往前走,于是《长恨歌》就不同于一般的玛丽苏作品了而露出其严肃性的“马脚”了。
也正所谓梦是可以做的,但它终究还是会醒过来的。
王琦瑶一生有过几次选择,首先她其实没什么文化,家里条件也一般。在那个解放前的黑暗时代,如果不能嫁个有钱人,理论上只能去工厂当女工,虽然工人阶级是很伟大的,但是在被资本主义压迫的年代里,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王琦瑶人生中出现了第一次选择。如果各位设身处地去思考王琦瑶所在的年代,您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这就挺像《妻妾成群》里的颂莲一样,嫁富人做小,嫁穷人当女工二选一了。
(当然了,您也可以说您两个都不要,选择找个知识青年一同去延安搞革命。)
但王琦瑶不同于颂莲,她人生中还多一个选择,就是程先生。这是一个知识青年,又会拍照。很多人就没法理解王琦瑶的第一次选择,但是要知道就因为王琦瑶的美貌给了她一份心理保障,尽管书中并没有提到她对自己外貌的描述,但从侧面来看,这给了她一份底气,让她有权利去挑选自己认为的爱情,再加上自己的闺蜜又喜欢程先生,程先生这位王琦瑶的“备胎暖男”,只能接受自己悲惨的结局。
(书中还有一个情节,在后几章:王琦瑶生下孩子后,程先生突然出现,并悉心照顾。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说,程先生的这种“精神”着实值得当代众多男青年学习。)
于是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就这么产生了,做了国民党高官李主任的情妇,毕竟一个是高级干部,另一个只是无着无落的青年,作为一个小弄堂里的姑娘,她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毕竟那个年代还是一夫一妻多姨太太制。
我们觉得她的选择有问题是因为我们带着历史的眼光去阅读了这部小说,知道国民党反动派即将灭亡,但在那个年代里是看不出征兆。无论如何,但是她是爱他的。
但人生就是这样,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李主任的飞机失事象征着她的爱情梦破碎。
王琦瑶的第二次选择是重返上海,当了一个社区打针护士。她去上海的原因很简单,村上一年轻的小伙儿(比她年纪还小)撩动了她的芳心,却独自去了上海。王琦瑶做了第二次选择,也去了上海,但却开始了自己第二段人生,再后来有了第三次选择,选择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男人,但是在那个讲政治的年代里,孩子无父出生,独自培养。后来她的选择越来越多,仿佛就是路径依赖一样,无法重新来过。
王琦瑶的一生看似以美貌为底色,以那箱金条为后盾,但却在周围男人与环境动荡里找不到方向。在这些变化里,她做出了自己最优的选择,但结果却导致了众多悲剧。
要知道即便是到了老年,她都能与年轻小伙儿“老克蜡”产生恋情,但她却又被世俗目光以及年轻男人的心理所抛弃。包括最后她的死亡,也是被一双男权甚至是父权的双手所终结。
之前《长恨歌》被翻拍成电视剧,但可能因为很多原因夭折了。后来《长恨歌》改成了话剧,效果非常好,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像韩剧一样。
之前有过报道,王安忆老师在看完后,向主创与演员提了一个要求:“王琦瑶能不能只哭两次?一次在李主任飞机失事的时候,另一次是老克蜡抛弃她的时候。”
笔者常向很多女性朋友推荐这部书,因为它不仅营造了一个梦,但是却只告诉我们,靠别人,即便以美貌为底色,这依旧只是一个梦,它也会有醒来的时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