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争鸣 >

口味好重 不过我喜欢「大家都爱重口味」

我理解的重口味片是能带来超凡又另类的感官体验的片子,所以恐怖片算,而网上一些吃shit的片段设计,(不管是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这种单纯恶心人的不算。

r

很少人看电影看电视剧的初衷是为了获取人生意义,当我觉得烦躁或者不想思考的时候,我就会选那些片子来看,安神也提神。而且这些片子与喜剧还有打码的片子一道都适合大伙围着看,这种交流情感的方式与打麻将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r

绝大多数的恐怖片、重口味片都是在大学寝室看,就算是《咒怨》这种顶级大BOSS,我捂着脸叫几声全套也就看完了(相比之下《午夜凶铃》就显得无聊多了),在阳气过重的男生寝室看完恐怖片是不会有后遗症。而当我一个人的时候,就连看《灵魂摆渡》这样的国产片我都要三思,是有些怂,我承认~

r

我看电影的口味算是全的,什么类型的片子基本都能接受,除了一个就是有乱-伦或者说违背伦理的情节。所以我一直认为《老男孩》要比《电锯惊魂》重口味(当然不是唱小苹果的两人演的那部)。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的那部英剧《黑镜子》,我本来都下了,也做好膜拜的准备。看到同学在看,我瞄了几眼,刚好放到那总统和猪发生关系那段,真恶心,果断放弃,无论它评价有多高。我不能接受的是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眼球或者说是为了表达所谓的讽刺而如此作为,too low to 接受。但从我自身出发,对于这个特定情节的反感并不是那么强硬,像《权利的游戏》还有我很心水的一部电影《焦土之城》,都有那些情节,但看起来并不会让人不舒服。可能我只是矫情于电影表达主旨的方式而不是它的结果。

r

阅读: 199次

r

r

r

一、感官上的重

r

曾经当我还是个单纯年轻阳光小伙子的时候,我两天看了5部《电锯惊魂》,当时只出到5.一天看3部电影一直是我的极限,再多就烂了,所以两天看5部对我来说是很多的(我一直觉得《电》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片子?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想法)。《电锯惊魂》算的我启蒙片,从此我在这种重口味类型片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后来看了很多这种片,一套一套看(一般都有好几部),都没有《电锯惊魂》来的过瘾,故事也没它通顺。《惊声尖叫》太幼稚;《死神来了》看一部顶五部;《致命弯道》有点无厘头;《隔山有眼》《人皮客栈》不温不火,没有特别出众,但也不差(《人》里有切叽叽,看着有点疼);《人体蜈蚣》有点变态,有点扯;《德州电锯杀人狂》什么1、2、3、4、前传加3D,感觉都是一个故事,反正我没分清楚。还有个叫《黑暗侵袭》,感觉超赞,可惜只出了两部。还有出了三部还是四部《狂蟒之灾》,小时候想看又不敢看,但最后还是都看了~

r

在我记忆里第一部带有重口味情节的影片是香港电影《卫斯理之老猫》,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的,有一些片段印象很深。名字是我后期找出来的,我也不懂那时为什么觉得它恐怖。

r

小学的每年暑假都少不了租碟,那是DVD还是主流电脑还没有普及,有也是没网的,在我的记忆里看的大部分都是港片,所以现在看电视放的香港90年代以及之后的电影,绝大部分我都是有印象的。那时能提到重口味应该就是林正英了吧,虽然现在把它们归类为喜剧……还有一部虚竹演的《力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时我印象极其深刻,现在看剧照还是觉得挺恶心的,不过还好我并没有做噩梦。

r

还有日本以《杀手阿一》《切肤之爱》《感官世界》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次的这种片子,日本人拍的这些东西不怎么喜欢,我总感觉他们心里有问题,所以也没看多少。哦哦,那部《下水道的美人鱼》,看完之后去吃饭,果然吃不下o(╯□╰)o。还有亚洲其他国家——韩国、泰国等的恐怖片,口味都算比较轻的。欧洲好像这类大暴血浆的片子不多,他们比较追求精神层面上的“特立(bian)独行(tai)”,逼格高没办法,印象深刻有《殉难者》《高压电》《隔离区》等。

r

这种简单粗暴的应该最符合重口味的定义,但即便是如此,在电影工业发展到今天,这些片子的质量好坏,一比也是立分高下的。

r


r

r

二、心理上的重

r

重口味在这一层面上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虐心,就是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r

还未成名的法鲨当配角的《伊甸湖》,艾伦佩吉演得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美国田庄下的罪恶》,大师迈克尔哈内克翻拍自己的《趣味游戏》等等都是从脑子里一下子蹦出来的。

r

本代表着纯洁孩子和代表着希望的青年,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无知与凶残,以及成年人对于固有秩序的破坏,还有我们所希望的正常生活的不可操控性,都加深了这些片子的感官冲击力。

r

有网友影片是这么形容这些片子的,“看完之后就想回到几个小时前,扇手贱点开播放键的自己一巴掌”。就是这种感觉,尤其是艾伦佩吉那部,看完立马再看一遍《水果硬糖》,不然心会塞死。不过《水果硬糖》这种一想到就蛋疼的片子,也要被归入为重口味这一方阵。

r

还有就是《熔炉》《素媛》这种社会思考已经完全盖住它本身的重口味细节的片子,它所有的组成部分,无论轻重都是为电影本身的意义服务,重口味作为一种最低层次的感官冲击,在社会大义面前只有点缀的作用。

r

简单的人性设计和血浆冲击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日新月异的观影要求了,此类电影都是借着重口味的外衣在讲述更深层次的东西,而此基础上,也更容易让观众得到一些启迪,所以这里面出彩的片子很多。

r

我还想提两个人,那就是蔡明亮和金基德。我一直把他俩归为一类,他们都很适合“重口味”这一词,虽然他们的作品表达思想的方式不一样,自成一派,但是“殊途同归”。“病态”和“赤裸”是两者的重要标签,电影晦涩的中心思想在两个标签的包裹下显得格外有冲击力和发人深省。同时,我认为蔡明亮的作品就比金基德的更绝望,与本次题目相符就是更加重口味。金基德重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蔡明亮重在写实上。想象力可以抹去和否定,而真实所带来的压迫感和共鸣是不能逃避的。他俩都是非主流电影届中的佼佼者,单从作品的“阴暗”方面来讲,我是觉得蔡明亮胜过金基德。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r

r

三、番外——剧集

r

当初我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地期待着《行尸走肉》,看完第一季,还行,跟预期的差不多,果断追第二季。第二季,呵呵。罗里吧嗦浑浑噩噩讲了十几集,除了砸招牌让人打瞌睡之外没有任何亮点。我相信没有人不是冲着简单粗暴血腥变态的本意来看《行尸走肉》的。而你制作方想要提高逼格,讲人性、讲大道理本无可厚非,可你要讲也要讲好点。并不是你设计一个直白的背景,再加点暗算、背叛、婚外情就能把所谓的绝望下的人性黑暗面讲好讲全,坑挖大了只会把自己埋了。但就是第二季如何让我失望,我还是决定冲着这个名字再给它一次机会,第三季开头都好好的,我本来想着可以好好追下去……谁知它放出来好多人,还有一个看着体系健全,秩序文明的城市……果断放弃,毫不犹豫。虽然听说它后面挺精彩的,我也没有重新追的欲望。我还想加一句,里面那个小男孩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r

弃了《行尸走肉》,我就发现了我的至爱——《美国恐怖故事》,给一万个赞。它是一部光看片头就能让你下一整季存着的剧集。所有故事悬念、氛围、表演啥啥啥的都很棒。

r

前几天刚看完《低俗怪谈》,也就是《英国恐怖故事》。也是可惜了,网撒的太大,尿点太多,经常有快进的冲动。很多看着很屌的情节设计最后都显得可有可无,可能是英国文化太高深,我等外邦人只能是一知半解。不过我还是会期待第二季的,爱娃格林演这种疯子怎么叫人不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