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瘾于在喜马拉雅平台读有声书,由此又重温了一下《蝴蝶梦》。
这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创作的长篇小说,曾经被希区柯克搬上银幕,由劳伦斯奥立弗和琼芳登主演。
2005年,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评出五部英语小说作为浪漫经典,分别是:《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飘》,以及《蝴蝶梦》。
达夫妮·杜穆里埃深受勃朗特姐妹写作手法的影响,事实上,《蝴蝶梦》的很多情节与《简爱》也颇为相似,一样是贫困低微的少女爱上了忧郁富豪,而那富豪的前任则是一个远比女主人公高贵出众的女子,却又品行不佳,给富豪巨大精神创伤,直到富豪找到这个贫困低微的少女才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听起来有点儿玛丽苏鼻祖的意思,给平凡少女和非原配夫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浪漫主义幻想。
当然,这逻辑在今天是可笑的意淫,原配有美貌,但我比原配有才能;原配才貌双全,但我比她有思想;原配有思想有阅历,但我比她更善良忠诚……总之,平凡的女主最终总能战胜不平凡的原配。原配的出色背后,必须有着令普通人无法容忍的巨大缺陷。
如果说《简爱》的成功,主要是赶上了当时的妇女解放思想萌发的社会潮流,而使人忽略了其中的意淫和逻辑上的不合理,那么,情节雷同的《蝴蝶梦》却依然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情节和结构上的新颖巧思。后来巴西作家纳布科还按照《蝴蝶梦》仿写了一部《庄园之梦》,被拍成了电视剧,但作品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就远不及《蝴蝶梦》。
达夫妮·杜穆里埃真正验证了“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句话,她学了《简爱》,结果作品与《简爱》齐名,而仿写她小说的纳布科就没那么成功。
虽然这部小说并不完美,其中很多描写过于冗长甚至重复,有卖弄文笔、不够利落的嫌疑,但是,故事情节的设定非常巧妙,而且,给读者的讨论和想象空间较大,不是单一好人坏人对立批判。
女主人公贫困低微,给一个庸俗刻薄的美国富婆作跟班,却在蒙特卡洛邂逅了丧偶富豪麦克斯德文特,并得到其求婚,嫁入曼陀丽庄园。然而,她的出身和教养使她难以适应豪门生活,亲友和仆从们都是富贵心体面眼,时时提醒——她与已故女主人是多么不同。
已故的女主人芮蓓卡是个才貌优异的白富美,精通骑马、打猎、航海、社交,以及庄园的经营和室内外装修,她写一手不凡的斜体字,具有魔鬼般的鉴赏力,同时又有超群的组织能力和设计创意,极富个人魅力。在她的经营下,曼陀丽庄园成为远近闻名的胜地,虽然她已经去世,但是所有见过她的人都在怀念她,整个曼陀丽庄园依然保持她在世时的风貌,处处遗留着她的个人痕迹。
平凡自卑的女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中倍感压力,偏偏她的丈夫对往事和前妻都讳莫如深,性格也阴郁怪僻,很少对她示爱,于是她怀疑他一直爱着前妻不能自拔,女管家丹弗斯太太又时常故意难为她,恨不得把她逼死。
好在此时芮蓓卡的尸体被发现,麦克斯德文特坦白了自己杀死芮蓓卡的真相。
当初他被芮蓓卡绝世丰姿所惑,与她结婚后才知道她是个喜欢撒谎、生活糜烂的荡妇,他们的婚姻是一桩交易,表面上,芮蓓卡与他扮演恩爱夫妻,把庄园经营得有声有色,私下里却到处勾引男人、寻欢作乐。当芮蓓卡告知他自己坏了别人的孩子,准备生下来继承他的庄园,他开枪打死了她,用她的小船抛尸于大海。
芮蓓卡的情夫和女管家都想方设法证明麦克斯德文特的罪行,经过一番抽丝剥茧,最后发现芮蓓卡死前已患宫颈癌晚期,种种证据指向她是自杀。绝望疯狂的女管家最终放火烧毁了曼陀丽庄园。
这个兼具了浪漫和恐怖的故事被流传多年,到了现代,被观念变化了的读者解读出了更多含义。
有的女权主义者和大奶利益维护者,都钦佩芮蓓卡我行我素勇于追求自我的精神,说她曾经爱上过大男子主义的德文特,因为得不到爱情滋养才放浪形骸……对于这种不尊重原著文本,热衷于制造性别对立的说辞,我只能一笑置之。
《蝴蝶梦》比起《简爱》来,并没有对富贵前妻那么深的怨念。罗切斯特娶了携带巨额嫁妆过门的伯莎梅森之后,又开始嫌恶她才智平庸品格低下,以及她家的精神病基因,颇有点儿过河拆桥凤凰男的嫌疑,他关了疯妻,把桑菲尔德弄得丝毫没有女主人的痕迹,以便欺骗简爱、停妻再娶,确实显得不那么高尚正直。
而《蝴蝶梦》中的德文特,则是个典型的富家子弟,因为出身优越,所以毫无心机、软弱无能,完全由着芮蓓卡摆布。芮蓓卡看中了德文特家的财富和名望,以及曼陀丽庄园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才干,就施展魅力,引诱德文特向她求婚。
在婚后第五天,她就向他摊牌,把婚姻变成一桩交易——她帮助他把曼陀丽庄园经营成功,条件是他必须容忍她私下放纵糜烂的生活方式。目瞪口呆的德文特少爷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接受她的条件,她在把庄园变成出名胜地的同时,又时常召集狐朋狗友来欢聚,甚至勾引德文特的姐夫和经理人。
最后,芮蓓卡的糜烂生活导致她罹患不治之症,她害怕忍受病痛之苦,决定提前自杀,但是想临死拉个垫背的,于是故意骗德文特,自己要生个私生子,激怒他来杀死自己。所幸德文特抛尸很成功,尸体被发现得太晚,看不出真正死因。
所以,比起罗切斯特来,德文特真的是窝囊得多,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庄园、自己的地盘,却成为老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性解放的大本营,他既不敢离婚又不能家暴,忍到四十一岁才不得已狼狈杀妻,之后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又不敢开除旧仆,怕引起大家怀疑,发现他的罪行,结果险些精神崩溃,也险些连累了新媳妇儿——真是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可是,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绅士吧?虽然才智不足,但是品德上还是老实巴交的,君子可欺以方。
希区柯克在电影里把芮蓓卡的死因改为自己摔倒,所以电影版德文特实际是连杀妻的勇气也没有的,真是窝囊到家了。略显矮小、气质忧郁的劳伦斯奥立弗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人物。
所以,吃够了聪明漂亮有才干老婆苦头的德文特,在下次择偶时完全走向了反向标准,他选择了出身低微、瘦小、羞怯、朴素、谦逊的贫民女孩,将她从贫困被动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尽情享受她对自己的崇拜、依赖、讨好。她不要贵重的礼物、不抢他的风头,她为他准备牙膏、为他读报、陪他散步遛狗,看他的脸色行事,遵从他的吩咐,在他离家时思念得寝食不安——这才是每个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妻子,完全以她的丈夫为中心,以他的幸福、满意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听起来这有点儿自私和大男子主义,可是,有谁在婚姻中不希望得到爱情和忠诚呢?一朝被蛇咬的德文特,再也不敢娶个性强烈的女子了,这也不难理解。
其实,芮蓓卡虽然崇拜者和裙下臣众多,却都不是倾心结交,这世上真正爱她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管家丹弗斯太太。这位管家是自从她幼时就伺候她的,可以说,是陪嫁来的。芮蓓卡自幼丧母,丹弗斯太太对她不仅仅是仆人,也是母亲、管家,甚至是情人。丹弗斯太太津津乐道地回忆着芮蓓卡的身材、美貌,并且要求女主人公参观芮蓓卡的卧房,像她一样抚摸芮蓓卡穿过的衣服和拖鞋,她严格保持着芮蓓卡房间的原貌、以及她在世时的管家规矩,她一直深深期待着芮蓓卡有朝一日能死而复生、再次归来。当发现这些不可能实现,她选择毁灭芮蓓卡深爱的曼陀丽庄园,自己也葬身火海,为她陪葬。
丹弗斯太太大概是古今中外艺术作品中的第一忠仆了,这样的忠,没有是非、超越身份、无论时空。她爱芮蓓卡的一切,无论她做什么,她都带着一种赞赏、崇拜和怜爱的眼光去看待,即便是芮蓓卡到处勾引男人,她也体谅理解,认为芮蓓卡只是觉得好玩儿。芮蓓卡死了,这个世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据说达芙尼杜穆里埃也有同性恋倾向,大概正因为此,她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才格外生动传神。
芮蓓卡这个人物在书中从未出场过,但给人感觉是无处不在,她才是真正的女主角。作者独具匠心,书里一直自述的女主角是没有自己名字的,而芮蓓卡这个名字倒是反复出现。
小说的本名就叫做《芮蓓卡》,《蝴蝶梦》是中文译名,大概是译者觉得,小说那种梦幻般的梦境想象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方式,令人有庄周梦蝶的奇幻感觉。而最终这一切都付之一炬,真的成了一场幻梦。
女主角所接触到的,到处都是芮蓓卡遗留下的痕迹,她的诗集、她的手帕、她的雨衣、她的餐巾,乃至她的房间、家具、古董等等。她用着她的物件、伴着她的丈夫、吃着按她口味调制的饭菜、听着旁人对她的赞美描述,这不由得令人怀疑,这一切都是芮蓓卡自己在生前安排好的,因为极端的自恋和独占欲望,使得她将一切都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而别人即便在她死后,也无法夺走。
芮蓓卡姿色绝伦,她身材高挑,一头乌黑秀发(西方故事中的邪性女角色似乎都是黑发,这大概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劳伦斯奥立弗起初曾向西区柯克推荐自己的妻子费雯丽来出演女主角,然而西区柯克嫌弃她那一头黑发,终于还是选择了气质软弱姿色略逊的金发美女琼芳登,事实上,很多人说,如果要拍芮蓓卡,那么风姿绝世的费雯丽其实是绝佳人选),气质优雅善解人意,而且她天性独立好强,敢单身驾船出海,具有男子都不具备的勇气和才干,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女读者都很钦佩仰慕她的原因,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如此有个性的女性真不多见。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样美丽勇敢、多才而独立。
可是,有其至美者必有其至恶,如此出众的人物背后却有巨大的道德缺陷。她一面享用着德文特给她带来的享乐和名望,一面又背叛着她的丈夫。她身边所有人的才智都不如她,于是她把他们都玩弄于股掌之间,乐此不疲,临死还要摆她那窝囊丈夫一道,作为自己行乐人生的完美收梢。而在她死后,她的情夫和女管家依然是她的忠实追随者,帮她把持着她生前深爱的庄园,杜绝任何人取代她的可能,也不允许她的窝囊丈夫获得幸福。
芮蓓卡为什么会这么邪恶呢?
哈佛大学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特博士凭借25年的临床经验,出版了一本书《小心,无良是一种病》。对无良症患者来讲,他们没有良心,不知道良心为何物,也没有犯错伤害别人后,内心的歉疚和自责。
在我们人群中,无良症患者比例是4%,即每25人当中有一个人是无良症患者;而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是2%,就是每50个人当中有一个是精神分裂症。无良症患者的比例比精神分裂症的比例还要高出一倍。
而且,这种病是天生的、无法治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识别和远离这类人。
书中的芮蓓卡似乎就是这样一种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只有利用和欺骗,并且毫无愧疚和自责,因为她天赋的才干和美貌,使得身边所有人都无一例外被她所惑,可是,也幸好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女性没有太高社会地位和机会的时代,否则,她将贻害更多。
不可否认,芮蓓卡虽然品行不端,她的才华和鉴赏力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德文特娶了他,是他的不幸,却是曼陀丽庄园的幸运。古老的庄园在她的打理下大放异彩、远近闻名。而在她死后,除了她的丈夫,每个认识她的人,都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怀念。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一个人的家庭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时候往往并不统一,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一个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崇高的人,却可能婚姻失败,遭到家人的怨恨;而一个平庸怯懦、碌碌无为的人,却可能是家中最温暖的存在,是个好父/母亲,是孩子们的温暖依靠,全家人的精神支柱。而且,很多时候,这两方面往往难以兼顾。
鞋子是否舒服,只有脚才知道。
每个人都爱慕芮蓓卡的光鲜外表,羡慕麦克斯德文特的幸运,哪知道他内心苦不堪言。他新娶的妻子如此平凡无趣,以至于远亲近友都不能理解,而他自己却终于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有时候,面子和里子,你只能选一样,看你更看重哪个。
芮蓓卡强大的个人魅力能碾压一切,包括女主的幸福美梦。今天的女读者,如果可以选择,多半会希望能成为芮蓓卡那样的女性,而不是女主这种。在书里,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只是德文特夫人,是麦克斯的附庸。
虽然此书被评为“浪漫主义经典作品”,但这个灰姑娘嫁豪门的故事细思却并不那么浪漫。
女主邂逅富豪闪婚,虽然表面很浪漫,但是整个过程都暗示了麦克斯德文特的自我中心。他主动邀约她,是因为她能帮助他避免对前妻的回忆。他决定娶她,是因为她跟前妻截然相反,可以慰藉他前半生乾纲不振的痛苦。她年幼无知、性格懦弱,也就不会对他刨根问底、要求过多。
他对她的求婚是简单潦草的,没有白纱和婚礼,在外两个月,途经意大利和伦敦,都没有给她置办新装,之后又骤然回到曼陀丽,让她以贫民的寒酸形象骤然出现在全体仆从跟前。在芮蓓卡时代,他是个对女人外貌衣着格外挑剔的公子哥,他给芮蓓卡定期送贵重的礼物,在舞会前给芮蓓卡梳头,而这些都是女主不曾享受过的待遇。到了女主成为妻子时,前半生在女人身上失望透顶、耗尽了精力的麦克斯,再也没有多余的耐性去体贴取悦自己贫民出身的续弦夫人了。
他已经四十二岁,半生已过,所以能看淡虚荣和各种享受,而女主只有二十一岁,却不得不提前进入一种枯燥平淡、老夫老妻的生活,而他,直到坦白杀妻秘密之前,都懒得跟她说一句“我爱你”。这种对新婚妻子如此缺乏体贴抚慰的行为,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爱情的纯度。
所以,女主在初期感到的巨大恐惧和压力并非是完全源于她本人过剩的想象力和敏感心,更主要是缺乏来自丈夫的精神支持和爱情认可。
可是,话说回来,一个出身低微、走投无路的小女孩骤然得到嫁入豪门的好运,必然也是该付出一些代价的吧?要嫁给一个门第悬殊的富豪,就必须忍受他虚度半生之后的看破红尘和激情缺失。
女主的母亲是个爱情至上的女人,把爱情当作信仰来对待,这使得女主以建立美满家庭,使丈夫得到幸福为人生第一要务。这也是她与幼年丧母乏人管教的芮蓓卡最大的不同。这种强大的原始精神力量支撑她走出了芮蓓卡留下的阴影。
最终,她失去了豪华仙境般的庄园,却得到了一个疲惫而忠心的丈夫,她和芮蓓卡,也算各得其所吧?
续弦与亡妻的争斗,只是此书的载体,这故事讲述的其实是更深刻的道理:外人的揣测或目睹,多半只是表象,真相只有当事人清楚。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物,更难有不打折扣的幸福。即便是天上真掉下个馅饼来,背后也定有它的一个标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