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传统民俗物件,你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如果稍加观察,你会发现,在众多小说、悬疑电影、各类影视剧的场景中,经常会出现的元素,除了各个朝代特有的衣着服饰之外,还会出现一双做工精致、色彩艳丽的绣花鞋。比如,张宝瑞老师的《一只绣花鞋》和况浩文老师的 《一双绣花鞋》。
绣花鞋的前世今生
人类从赤脚到裹脚皮,再到穿鞋,是文明的一大飞跃。而裹脚之鞋从草鞋、皮履到布鞋、木屐,再到当下五花八门的现代鞋,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和发展。
历代文人笔下所形容的仕女,走起路来总是婀娜多姿。那是“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游玩必备的平头绣花鞋,又是“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沉思时候的那双金缕,甚至于富贵人家也以鞋来炫个富,“君不见领军家有鞋一屋,相国藏椒八百斛。”彰显出主人家缠万贯的优越感。
鞋履和服饰一样,都是一种文化载体。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鞋履,往往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潮流。
秦汉时期,鞋履从质朴走向华丽,且在穿着鞋履上颇重视等级之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绳编织工艺较为突出。故而,当时人们多穿经纬彩丝绳编织的鞋,称为织成履。
到了隋朝,实行以布帛代替为役,亦即允许交纳布帛丝绢顶替赋役。
大唐时期,绣花鞋的款式更加丰富,刺绣纹样更加绚丽多彩,鞋面多以锦缎制作,泛称锦履。
南唐时期,出现了另世人惊叹的的“三寸金莲”文化。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
宋代时期,鞋饰多以丝缎为面料,绣各种图案,宋鞋靴帮面多喜用红色。
元代时期,履制以靴为主,款式有鹅头靴、云头靴、毡靴、皮靴等。
明代的时候,出现了高跟弓底的莲鞋造型,在鞋材的采用及色彩的配置上,更显绚丽多彩。
清代绣花女鞋主要有两种:马蹄底鞋、花盆底鞋(也称元宝底鞋),鞋帮两侧绣有各式各样的花卉。
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已很难寻觅上述绣花鞋的踪影,只能从残留的壁画及考古挖掘的墓葬中偶见其影。
幸运的是,作为非遗星球体验师,我遇到了绣花鞋技艺四代传人(也是绣花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冠琴老师。在她的工作室里,通过与她深切交谈和参观体验,重新领略了绣花鞋的魅力。
手工之美,匠人之心
一双绣花鞋,乾坤在掌中。先是打袼褙、剪样、刻底刻帮,铺面,接着配色、刺绣,而后为帮子刺绣,纳鞋底、包边等数十道工序。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和手巧。
一如79岁高龄的王冠琴老师所说:“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一定要得有着魔的劲。
做工最繁复的,莫过于专供古代皇帝所穿的龙靴,上边绣有8条龙,靴筒绣有橘红色的火龙,靴帮绣有蓝绿色的水龙,寓意天地阴阳之和合,象征着风调雨顺。王老师把京绣之华贵、鲁绣之大气、湘绣之艳丽等特点都绣制在龙靴上,该作品也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证书”。
正所谓龙飞凤舞,与龙靴相衬的,便是凤头履。凤头履一套两双,含翘首凤和回首凤。
翘首风昂首挺立,彰显出皇后至尊的威严和富丽华贵。
回首凤给人以无限遐想,恰似妃嫔即离皇帝寝宫时的恋栈之态。
“凤头履的凤头为立体形态,由凤头至凤尾满帮刺绣,多彩丝缀绣尾羽,口衔坠饰,似彩凤在空中飘曳飞翔。” 这样一双构思巧妙、造型别致、配色高雅、做功细腻的绣花鞋,深受收藏界人士的眷顾,在非遗拍卖会上以8万元拍出。这是对王老师的绣花鞋制作技艺的认可,也是传统手工价值的侧面印证。
在王老师的工作室,还有很多适合民间的、大众的、俏皮的特色绣花鞋——十二生肖童绣鞋。它主体是鞋,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手法,既保证鞋的正常穿着功能及舒适度,又凸显十二种动物的形似与神似,整体视觉效果活泼可爱。
漂亮的造型,独特的童趣味,让很多小朋友爱不释手。
不求功利,坚守匠心
工业时代,还有多少手工可以获得传承?好在有一些匠人,一直用一颗匠心来延续传统手工艺。比如,鞋履匠人、绣鞋设计工艺大师王冠琴老师。
她一生热爱、痴迷、钻研、创新绣花鞋。多年来,王老师通过在文学典籍中寻找灵感,制作了几百双各个朝代、各种民族风格的绣花鞋。2007年,王老师的绣花鞋及技艺被授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从动手制成第一双绣花鞋到现在,期间一共做了多少双鞋,王老师已经记不清了。她只知道,光送出去的绣花鞋就有300多双。
除了绣花鞋,王老师还有另一门手艺——纸笸罗。纸笸箩多用来盛放衣物用品,或小物件。全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纸笸箩距今137年,是带有"光绪辛巳"字样的万字纹纸浆脱模描金纸笸箩。据王老师介绍,纸笸罗是用苇箔或旧炕席做成形,口沿边角处包上布,然后内外糊上白纸,再用剪纸或手绘图案装饰。
王老师做的纸笸罗除了充满艺术感之外,还特别结实,都可以充当凳子使用,一个成年人坐上去都没事。
绣花鞋和很多中国传统手艺一样,需要传承和发扬。 为了做好绣花鞋,王老师经常“着魔”。
有时候,刚刷完牙就起身去绣鞋,等绣好鞋后,忘记了已经刷过牙,又接着刷第二遍。有时候,回到家刚换上一只拖鞋,突然想到灵感,立刻飞奔下楼,前往工作制绣鞋。
在这种废寝忘食和忘我的工作状态下,王老师才能把绣花鞋这门手艺很好的传承下来。而我也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非遗赋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手艺的艺术魅力和坚守的不易。就像王老师镌刻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的初心——不求功利,坚守匠心。
【作者】行者,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媒体人,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独立摄影师,多个微信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搜狐自媒体,乐途灵感旅行家,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看点号、网易号等专栏作者,驴妈妈旅游达人。除了这一生,我们又没有别的时间,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weiyujiao1985 微博:@韦宇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