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年。”是中国老百姓对年味的集体记忆。而出于安全生产、大气污染等因素的考虑,近年来许多城市出台了烟花爆竹禁放政策。一方面贴着污染、高危产业的标签,另一方面又是老百姓记忆中难以割舍的节庆符号……记者近日走进江西省万载县,探访这个全国四大花炮主产区之一的小县城,如何逐渐走出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阴影,从曾经的尴尬中闯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治理整顿并未中断延续千年的烟花爆竹制造史,而是对这一传统行业进行必要的健康“瘦身”。对比2020年以前,万载县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均下降超八成。烟花爆竹生产在人们心中的“高危”印象正在逐渐改观。记者在万载县汇鑫源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看到,企业与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推出的烟花内筒机器人装药自动线正在运行。这套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但让用工由原来的8人减少为2人,生产安全也有了更多保障。
用硅晶粉代替硫磺,生产和使用环节更安全,燃放后不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当地企业研制的新型环保型爆竹,曾获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环保比赛特等奖,也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不仅企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政府监管也由“人防”向“技防”转变,提高了排查隐患的力度。花炮企业生产车间摄像头监控360度全覆盖,万载县覆盖县、乡、企业三级烟花爆竹智能监控平台上,监管人员可以看到当地现有的170家花炮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实时画面。
安全是烟花爆竹生产的红线,而市场则决定着行业出路。
春节期间,从万载古城到深圳、湖南等地的景区,不少烟花情景剧正在热演。通过主动与一些地方的文旅产业融合,万载县正推动“焰火经济”化身为“引流神器”。
从手工制造迈向智能生产,从传统产业变为文旅“新宠”。不少地方的烟花爆竹产业从单一的节庆市场赛道正在转入万亿级的文旅市场赛道,并在安全、环保与年味的努力平衡中,“复燃”起新的希望。
策划:沈锡权
监制:李兴文
统筹:胡锦武、刘彬
撰稿:程迪、朱雨诺
出镜:刘彬
摄制:郭杰文
素材支持:万载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半月谈杂志社
来源: 半月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