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王山小说北京教父「天伤天祭」

(本故事中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均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第二章(22)

阮平津裤带上的那根钢链,终于被付芳发现了。

那天下午,离北图闭馆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候,阮平津手里的那本《斯巴达克斯》就 看完了。她呆坐了一会儿,阮平津反反复复地把书翻了几遍,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对付芳 说:“付芳姐,求求你,帮我去换一本书,好吗?”

付芳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一本旧俄小说,头也没抬地说:“莫名其妙!你自己不能去换 ?我哪儿知道你想看什么书呀,自己去!”

说完,她又埋头看书。不过,她再也无法集中精力,总觉得阮平津今天很反常。

阮平津没有去换书。她烦躁不安地闷坐了一会儿,又用双臂抱着头,伏在书案上,像 是睡着了。

“平津,你怎么了?”付芳终于忍不住,又把头抬起来,关切地问。

“没有什么。”阮平津仍伏在书案上。

“病了?”

“没有。”

付芳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扳起阮平津的脸,发现她的眼窝里噙满了泪水。

“到底怎么了?你说话呀,急死人!”

“真的没有什么。”阮平津用手绢擦了擦眼泪,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来了。”

“例假?那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付芳的噪音极高。阮平津狠狠地踢了她一脚。

付芳从书包里取出一卷卫生纸塞给阮平津,然后拿起她的书到出纳台去了。当她再回 到座位时,发现阮平津仍坐在那里发呆。她没有去洗手间。

闭馆时,阮平津仍闷坐在座位上,付芳把她拉起来以后,才惊讶地发现,平津穿的那 条黄军裤的裆部已被污血浸透了。座椅上,也留下了斑斑污迹。

付芳默默地用卫生纸揩净了座椅。

在回家的路上,她们谁都没有说话。

回到阮家,阮晋生已经做好一大锅米粥,乐呵呵地在等她们。

付芳拉着阮平津站到了阮晋生的面前,然后,猛地撩起了她的衣襟。钢链、铁锁以及 裤子上污秽,全都豁然暴露在眼前。

“阮晋生,是你干的?”

阮晋生无言地把头扭向一边。

“阮晋生,你是畜生!”啪的一声,一记重重的耳光抽在阮晋生的脸上。

第二章(23)

进入十二月以后,全市各中学的治保组陆续开办了一批“流氓小偷学习班”,大批有劣迹的学生、不肯报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学生以及文革反对派——,被拘押在学习班里。

青年湖中学治保组也给陈成下了最后通牒,限其在二十四小时内到学习班报到。逾期 不到,后果自负。

陈成的态度极强硬。他派人告诉治保组,限他们在三天之内解散学习班,释放全部在押者,逾期不办,治保组的成员将遭到严厉报复。

三天过去了,治保组没有放人。但是学习班里的管教措施松缓了许多,没人再敢对在 押者殴打逼供。

又过了三天,陈成那方面也没有什么动作。这期间,陈成本人去过一次学校,治保组 的人远远地躲了,双方相安无事,风平浪静。

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里却出了事。第七天傍晚,被押在学习班的一个小佛爷突然提出 要立刻回家去,理由是母亲得病了,咳嗽,不想吃饭。

“那是偶感风寒,三两天就会好,你不必回去。”治保组这样回答他。

小佛爷的口气却极蛮横:你们别后悔!

治保组的人面面相觑,不知此言何意。有人好言好语地劝小佛爷:你别着急,我们研究研究,马上放你回去。

不必研究,老子不走了!

十分钟以后,陈成带着几十个玩主气势汹汹地闯进学校,堵住治保组的大门。

“立即放人!”

陈成阴沉着脸,怒冲冲地对治保组的人说:人家的母亲得了重病,你们为什么不放人 ?

没人敢出头和他对话。

小佛爷趾高气扬地走出来,没有人出面阻拦他。

走!陈成挥挥手,几十人的自行车队风一般地刮来,又风一般地刮走了。他们身后, 留下的是沉默无言的学校和沮丧的治保队员们。

治保组内,有人愤怒地哭了。

事情并没有完。当夜,几个心灰意冷的治保组成员结伴到新街口北大街的青年食堂喝酒,遭到十几个用大口罩捂着脸的流氓的袭击。为首的就是那个刚刚被放出来的小佛爷。

治保组的每个人都挨了几个耳光,不轻也不重,完全是羞辱性的。其中一人因为在学习班上经常殴打逼供,遭到痛打。他们一路拳打脚踢地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外,又剥光了他的外衣,用剪子绞了他的头发。

几天以后,学习班解散了。

陈成又一次到学校去时,他的原任班主任,一位教了几十年中学历史课的老先生在校 门口拦住了他。老先生过去曾对陈成极为器重,声言在他所教的学生中,能成大器者唯陈成有望。文革后,教历史的自己也有了历史问题,一直在学校劳改队服役,只是由于陈成 的一再关照,没有受到人身羞辱和殴打。

“陈成,你不要进学校。”

“老师,为什么?”

“你也不要再叫我老师,这是对我的侮辱!”

“老师,学生有什么过失,您尽管教训。”

“陈成,你过去是我的学生,现在不是了。你现在是……匪首!”

校门口聚了许多人,默默地注视着这对师生。

陈成无言地低首垂立,不知所措。最后,他恭恭敬敬地给老师鞠了个躬,转身走了。

几天以后,历史老师走进学校的“上山下乡办公室”,递上了代陈成拟就的去山西农村插队落户的申请书。申请书中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等语,表达了有所悔悟之意。

只是不知道这种悔悟,是出自陈成的内心呢,还是发自老教师的一厢情愿?

(未完待续,有劳各位朋友帮忙点赞关注哦[作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