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时间》读完以后
我庆幸我生活在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我热爱我所拥有的一切。
――题记
2021年,我与《二手时间》这本书相遇。在进行我的所思所想之前,必须俗套的去讲讲它是什么?这几段话摘自百度:《二手时间》是白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创作的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13年。该书分为两个部分:“启示录的慰藉”和“空虚的迷惑”。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提到参与者的讲述引起了她强烈的共鸣,她找到了与之心心相印的苏维埃人。作者在第二部分中记录了苏联解体后民众在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思想上的空虚、迷惘、混乱……通过该书,阿列克谢耶维奇试图再现前苏联解体后转折时代普通人的历史,探究社会转型中普通人的生活。
断断续续,我用了两个多月读完了《二手时间》,同时,我也在脑海里迅速的在理清我与俄罗斯那片土地的文学链接:上世纪90年代初,我读了一本室友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具有意识流味道的小说,里面有对前苏联普通青年梦想生活的描写,那是我第一次涉及俄罗斯长篇文学。后来读过普希金的诗,也读过长篇小说《牛氓》,再后来有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是停留在学生时代的俄罗斯文学记忆。再后来买了《战争与和平》,借过《静静的顿河》,《青年近卫军》等,但是没有读下去。最近几年是通过听讲座学习和了解了一些俄罗斯文学知识。而与《二手时间》遇见的缘分,也是我想动笔写这篇读短文的主要情感基调。
作为70后的我,我能感受到社会开放带给我种种人生改变的机遇,在大环境和宏观的世界里,我是改变了我们家族物质和精神风貌的第一个人,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时至今日,我们家族都能怀着感恩的心,生活在我们所热爱的土地上。没有太多的精神冲突,我们只是脚踏实地的勤劳的生活着,热爱着。这源于时代给予我们的和平稳定发展。
读完《二手时间》,我想起了美国长篇纪实文学《根》,也想起了本土非虚构作品《大地上的亲人》,《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没有对比就没有深刻的反思。我只是在相同的文学中找到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也读到了让我辗转反侧的文字:当一个被人人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彻底被颠覆的时刻,同时还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人,他们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精神皈依问题,这需要重新建立他们的文化精神家园。物质非常重要,但灵魂没有归宿更可怕。但愿随着时间的流逝,《二手时间》里那些快乐的,痛苦的,年长的,青春的,所有的生命,都能如他们所愿,过上新生活。这是每一个善良的人,最真心的祈祷。在每一个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问题,但人有主观能动的力量,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一切才会好起来!
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乡土气息最浓厚的长幼有序的渗透到骨子里的农业文明。从我懂事起,没有人教导我,但我能感受那种潜移默化的根源。到后来上学了,自然是“三观”的塑造,也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是在那个如荼如火年代的洪流里慢慢长大,一直到现在,所以,有过怀疑,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但当我有一天豁然开朗的时候,我是怀着更加深刻的笃爱和信仰,来看待一切的!这时候的幸福感是具有哲学意义的!
我想《二手时间》留给我的思考远远不止这些,我会将它,当作一面镜子,来映照我的内心:走出狭小的视野,打开心胸,放眼世界,人一定会有更大收获!我想我会重新拿起《战争与和平》读完,用来回应带我许多震撼的《二手时间》,也是我,一个草根,向俄罗斯那片深情的土地致敬的一种方式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