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 by:丹尼尔·凯斯
简介: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
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纽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当比利闭上眼睛,会有守护者里根出来击退施虐者,会有8岁的承受者戴维哭泣,女同性恋阿达拉娜、流氓菲利普、职业骗子凯文、小丑利伊、工作狂马克……像是一个队伍,每个人承担不同任务
一个人格来承受我的痛苦
一个人格来表现我的快乐
一个人格来保护我的身体
一个人格来享受他人的关爱
一个人格来学习逃脱
……
《24个比利》,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心理纪实的巅峰!世界上第一位在四名精神病医生和一名心理学家共同见证下接受彻底检查的多重人格症患者!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为之等待20年的“故事”,改编电影《拥挤的房间》(The Crowded Room)正在制作。启发了《搏击俱乐部》《致命ID》《禁闭岛》等一系列烧脑电影!
评:十二个小时,逐字逐句的阅读,绝不囫囵。开始是好奇,后来是同情,再后来就陷入了深深的绝望。我感同身受,为善良的比利哀悼。开始我对真实性有所怀疑。
后来我全盘相信了。再牛逼的编剧也编不出如此匪夷所思的心灵世界。 同时也感觉在中国人人标榜美国的“自由”也有如此大的死角。政客们的别有用心,人们自诩高姿态的道德审判。对无力抗争的比利都是致命一击。
看完这本书需要一些时间让自己脱离阴郁的情绪。 值得一读。 对了解自己也有帮助。
400 页的纪实小说,读完后,居然是一种酣畅淋漓后的的无限忧愁,那种痛,难以述说却挥之不去。想到的,居然是上面这句话。
小说一开始,并不见得有多讨喜。想想看,文学类外版图书,再高能的译者也无法100%再现原作,文化差异,背景不同,语言障碍,不可避免的,都会影响到译作的神韵。
而当这一切都存在,额外加上10个左右的“主人公”交替同时出现,没有丝毫症状时,读这样的小说,注定了要不断跳来跳去,前后翻页。考验记忆力的时候又到了。
所以,文前部分的人格特质TIPS显得尤其贴心。
慢慢的,当我越来越接近这些人格,不得不承认,作者平白直接的叙事方式,略有些朴实简单的表述,反而无形中打动了我。没有一般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刻意堆砌的华丽辞藻,只是用最真切的笔触,纯粹还原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那种彻悟感,原来前文那些大段看似乏味的章节,无非都是为了衬托结局的高潮。
一切铺垫与对比,转承高低起伏,不到小说结尾,都难以体味其貌似不经心的神妙之笔。原来,一切都会走到暂时的终点。
故事的主人公,真实存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重罪犯却被无罪释放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一时之间,舆论哗然,受到了高度的社会关注。
这本书,是作者的采访记录还原,并且记录了大量比利从童年到被捕后的详细事件,以及他的精神状态和24个人格之间的交流与矛盾。
“我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躺在空空荡荡的洞穴里。我干裂的嘴唇中渗出了唾液,说明抗精神药物正在与我的精神、灵魂和肉体搏斗。我能抵抗药物,还是药物最终会战胜我?我是为了躲避铁窗之外的悲惨命运才来到这里的吗?与社会不相容的灵魂已经被扔进了垃圾箱,它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困在这钢筋水泥铸就的箱子里,对着一面不断嘲弄我、向我逼近的墙,我对人类能有什么贡献?”
多年来,社会各界的争议声音,从未断过。有罪VS无罪,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辞。伤害与伤痛,活生生摆在那里,没有人能够完全忽略。
是弱者还是强者,是该被同情还是被毁灭,这样此起彼伏的声音,一遍又一遍,挑战着比利脆弱的神经。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从无望到有希望再到绝望,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挣扎反抗无奈,该何去何从?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没有人真的知道,此时此刻,究竟是生,抑或是死,哪一条,才有的选。
威廉·密里根(William Milligan )(1955.02.14~2014.12.12),也被称作比利·密里根(简称”比利“),于2014年12月12日在俄亥俄州的疗养院内逝世。在真实世界中,时间永远是掌权的决策者。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对于比利而言,早该如此来解脱吧。可是,每一个造物主恩赐的生命,不该得到该有的理解与尊重吗?
有些小说,是用来消遣打发时间,而另一些,却会直达灵魂深处,那是一种无法忽略的力量。《24个比利》,无疑称得上是后者。
日读:喜欢记得关注我们,每天有好看的小说推荐,与你一同享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