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多样青春守护多样生命作文「生命的守护」

【青年聚焦·奋斗青年之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群青年正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赴边疆、涉荒野、进森林——

多样青春守护多样生命

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

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奇迹。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稳定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基。

环球同此凉热。跨入新世纪第三个十年,联合国敲响警钟:全球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青年是否关心、支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关乎地球未来。

7月5日正午,记者在云南红河干热河谷里见到夏雪时,她正与伙伴们栽种一株金合欢,这是生态修复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助理工程师和科普工作者,夏雪对这类热带植物再熟悉不过。烈日当空,山地独有的火热从红色泥土中蒸腾而起,豆大的汗珠顺着她的面颊滑落,与大山融为一体。

7月28日清晨,清华大学鸟岛实践支队支队长刘祎君乘坐皮划艇第一次登上青海湖鸟岛,周遭的一切令她感到惊奇。“这是一个离蓝天很近的地方,没有高楼大厦遮挡,感觉一伸手就能触碰到白云飞鸟。”接下来,她将和队员们深入保护区和牧民社区,做生态和人文调研。一届复一届,清华学子在鸟岛的保护实践,已接力十六载。

赴边疆,涉荒野,进森林,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知识与行动之间、在影像与现实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搭起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呼声便愈发响亮,行动也更加有力。“今日的青年将真正带领世界走向绿色发展之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满怀期待。

1.边关求真,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海拔5340米。

这是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桑佳楠2020年第一次登上青藏高原时创造的“人生新高度”。

那时,她作为云南大学肠道微生物整合生物学实验室成员,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是通过研究藏羚羊等青藏高原代表物种低氧适应的肠道微生物组机制,为野生动物制定保护策略,为人类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据桑佳楠回忆,为了采集野牦牛粪便样本,科考组队员驾驶“过山车”,一路披星戴月,异常颠簸。天公也不作美,上午烈日灼灼,炙烤着青年队员们的皮肤,下午却天气突变,下起冰雹。

“人迹罕至、道路崎岖、天气多变,是考察地方的常态;风餐露宿、蹚河溯江、蚊虫叮咬,是考察生活的常态。”在夏雪看来,这些困难打不倒身边那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奋斗的青年人,“他们身上普遍有一种踏实、质朴和坚忍。”

究竟是这样的天性让他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还是自然荒野后天传授给他们生存法则?无论答案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就是选择了一段“人生苦旅”。

会苦中作乐的人,才能收获别人无法体验的幸福。

“我的职业让我得以走入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美丽的荒野,看到神奇的生物并为之感动。”这是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助理教授李彬彬的幸福。

“在南宁高峰林场,我们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极大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劳累枯燥的野外工作增加了不少欢声笑语。”这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直博生赵雪茗的幸福。

青年们正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工作上下求索。道阻且长,但他们心怀热爱,懂得“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2.理想主义在实地探求中生长

“理想主义,是人们对热爱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青年们的普遍评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青年教师张引如是说。

提到“理想”这个词,有些人或许会泼来“理想不能当饭吃,情怀难以变现”的冷水。那么,他们或将得到青年人这样的回答:“是的,我现在无法凭一腔热血阻挡全球生物加速灭绝的趋势,暂时也难以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我仍然坚定地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至此,如果还有人认为青年人的理想不够有力的,那么李彬彬则用实际行动回答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性让我们能够借助有限的资源推动积极有效的变化。她的研究焦点,部分落在了保护地周边社区可持续生计的发展。

李彬彬坦言,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生态问题,还要兼顾发展,根据每个地区的情况,给出一套适宜的解决措施。“我坚信,如果不关注人的问题,保护永远只是纸上谈兵。”青年们从此在一系列的调研中,加进了不少兼顾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内容。

秉持类似想法的林希颖,是清华大学2020年鸟岛实践支队队员。走进鸟岛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魅力。怀揣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林希颖希望继续在这个领域深造。

“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兼顾民生?”在问题面前,林希颖是个行动派。这个暑假,她选择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内的昂赛工作站实践。接下来,她还要到云南省百花岭考察鸟塘生态经济模式,实地探求问题的答案。

3.传递生态保护的中国智慧

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公众生物多样性认知调查报告》显示,在3000位被访者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还有9%的人根本没听过这个词,更谈不上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生物多样性”一词既抽象又遥远。

夏雪在南极洲也曾遭遇类似的尴尬。在当地,她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为访客讲解生物知识。某位访客在就餐时突然发问:“我们为什么不煮企鹅肉来吃?”这句话令夏雪感到震惊和语塞。

“当时我脑袋里闪过各种回答,比如违法、对环境不友好,但我知道这些话说出来十分苍白,并不能触动对方的思想。”这件事让夏雪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应该只是科研人员的责任,而是全民应该了解、认识和参与的事情。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那么,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工作者到底应该向公众传递什么信息,又该如何传递呢?

李彬彬认为,公众的诸多疑惑,用学术文章是很难解决的。为此,她跨界成为一名科学传播者、生态摄影师,她说:“我把让我感动的瞬间,用图片、纪录片的形式,传递给身在繁忙都市中的人们。”

在80后青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薛亚东看来,能够激发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热情的,除了自然影像,还有现实问题。

今年春天,起于蒙古国境内,席卷中国北方的罕见沙尘天气提醒人们:荒漠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治理。薛亚东的研究工作就与分布在中蒙边境的珍稀野生动物戈壁熊有关。戈壁熊是蒙古国“国熊”,数量稀少,“保护戈壁熊就是要保护它们栖息的荒漠戈壁。”他说。

近年来,蒙古国政府希望通过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促进戈壁熊种群恢复。2018年,中蒙两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政府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援外项目启动。

未来,薛亚东和他的同事们将带着中国的技术和理念,继续在拯救濒危物种、保护其栖息地方面分享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复旦大学80后博导王放在云南高黎贡山观察天行长臂猿。何亦红摄/光明图片

2021年7月6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活动代表们在观摩和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虎姣佼摄/光明图片

青年科考队开展西藏野生动物调查途中,在珠峰南坡露营。董磊摄/光明图片

(扫一扫,看专题报道)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3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