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陈圆圆喜欢的是谁「新鸳鸯蝴蝶梦学生改编」


大黄夜谈,皆大黄原创,天马行空,切勿对号入座。吴三桂再也不让圆圆离开自己了,陈圆圆随吴三桂的关宁军离开榆河畔,与阿济格向山西追击李自成,直至固关。李自成军已无战斗力,每战必败,上下全无斗志,只有逃窜之力,又走向了“流寇”之路。一路上陈圆圆与吴三桂互诉离别之苦及圆圆在京被刘宗敏掠虏,威胁之恨事,俩人抱头痛哭。吴三桂发誓要手刃刘宗敏,报夺妻之仇。正在此时,多尔衮传檄而来,邀平西伯吴三桂率本部进京。

“关宁铁骑”在平西伯吴三桂率领下进京了,京城百姓听说后纷纷聚齐化门内迎接。吴三桂军整齐有序,军容严整。吴三桂高头大马,金盔铁甲,威武有神,侍卫诸将也勇武之辈,气度非凡。京师民众焚香顶盆,拜揖迎接。

吴三桂心怀感激,挥手,点头致谢,然而俯首一看,大大刺痛了吴三桂,所有百姓,全都剃发易服,全无大明百姓之影。

吴三桂痛心不已,对诸将及周围哭叹,“清人太轻我民也!”,引众人悲伤,低泣。

至勤政殿,见多尔衮,吴三桂痛陈剃发易服之弊,歧视汉人,恐触发反抗,动乱之势。

多尔衮毕竟是政治大家,在吴三桂力争之下,在京城剃发阻力不断发生中,他不久后,下令”自责”,罢停“薙发令”。

多尔袞进北京后,(一)严禁士兵扰民,军纪严明,稳定了社会;(二)为崇祯帝依帝礼下葬,并命北京臣民为朱由检服丧三日,获世大夫及百姓支持;(三)下令保护明宗室,安抚并起用明朝遗臣旧吏;(四)废除明末加在百姓身上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减轻百姓负担;这一下获得了京城及周边百姓欢迎,支持,短时间就坐稳了北京城。然而一道“薙发令”使京师及直隶一些地方的百姓又有了骚动之波,尤其吴三桂率“关宁军”来京,见遗民剃发易服,满腹怒气向多尔衮陈诉弊端,份量较重。多尔衮心思脑转,立马悟到,此时“剃发”还不到火候。一方面南明弘光帝立,“流寇”尚存,需要“关宁军”卖命,二来北方尚未完全臣服大清,京畿局势看来并不稳,若强行推“剃发令”,激驱小民‘与“关宁军”联合生变,对大清不利,实乃下策。为了大清利益,多尔衮采讷吴三桂谏言,罢停发布不久的“薙发令”,并下令自责,立即平息了吴三桂及大多遗臣和京畿百姓对“薙发令”的不满。

当夜,多尔衮堂而皇之的进了内宫,与刚到北京的皇嫂庄妃(即以后孝庄皇太后)相聚。庄妃是多尔衮的红颜知己,在多尔衮的倾力支持下,庄妃的儿子福临才能登上大清帝位,成为顺治皇帝。多尔衮也很欣赏庄妃端庄的仪容和政治才能,有了庄妃的内应,他摄政王的地位才能稳固如山。多尔袞与庄妃在内寝互诉近几月离别的衷腸。庄妃也对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故事很感兴趣,多尔衮介绍了吴三桂的勇武善战以及对陈圆圆的钟情柔肠,引得庄妃满心的羡艳。她希望多尔衮对自己要比吴三桂对陈圆圆更钟情!她对着多尔衮俊朗的笑面轻声吟唱了一首的科尔沁草原蒙古情歌:(庄妃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美女,名本布泰,清顺治帝福临的母亲)

骑着骏马的王爷,

科尔沁到处有新房,

那达幕上的巴图鲁(勇士),

是姑娘的大众情郎,

与我相亲的多尔衮,

你爱我能多长?

我绣的鼻烟袋,

你拴在腰上,

我一束秀发,

你藏在荷包囊,

与我天誓的多尔衮,

你是否看上陈圆圆(高娃)姑娘?

我亲吻你的胡须,

我掐痛你高高鼻梁,

我全身理进你胸脯,

我咬伤了你的手臂,

一双牙痕,

不准想别的女郎……

庄妃有意把歌中的“高娃”姑娘改成了“陈圆圆”。

多尔衮笑了,他知庄妃吃醋了,轻轻把她揽进了怀中……。

庄妃责问多尔衮:“王爷为何对吴三桂如此退让,并下令自责,坏我大清之誉?”,多尔衮说:“皇嫂可听到最近北京传唱的童谣?”。

庄妃摇头说:“我刚到北京,深在内宫,怎会听到,王爷唱来听听!”。

多尔衮满面欣喜,摇头晃脑得意地唱道:

朱家的麦子,

李家磨,

送给觉罗蒸饽饽!

朱家的绫罗,

李家裁,

送给觉罗娶奶奶!

……

多尔衮兴奋地搂住庄妃,抚摸着庄妃新梳

的二把头说:”迁都北京是定鼎中原第一

步,还要进南京,杨州,我爱新觉罗的大清国,蒸此饽饽要火候到了才能熟,不夾生才好吃,火候到了,又好看又好吃!现在火候还未全到……”。

这是庄妃到北京后第一次与皇叔多尔衮的相聚,他们就谈到了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及京畿百姓哪里知道,“自责令”只是多尔衮的政治谋略,退一步是为了进三步!大政治家都是这样,一切为最高目标一一夺取大明天下!

多尔衮心里清楚,汉人中最强的军事力量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南明和“流寇”的军队战力他是不屑一顾。这次召吴三桂来京,就是派他以“剿灭”残余流贼名义率“关宁军”单独进驻与南明相邻的山东,以暗测吴三桂心系何方?

多尔袞加紧了大清朝庭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的动作,并派大量间谍潜入南京和山东监视南明与吴三桂的来往,如有生变之态,马上消灭吴三桂。

大清在摄政王多尔衮主持下定都北京了,并以顺治皇帝名义加封入关功臣,吴三桂首当其冲。这是多尔衮逼降吴三桂下的胜负手,一着狠棋,冊封吴三桂为大清国平西王,并送上王服和顶戴。吴三桂若抗旨不受封,心必怀异,大军灭之,受封,自然“薙发”易服。

顺治帝封吴三桂王的册文:

“朕闻有一代应运之君,必有一代翊运之臣,结以腹心,共襄大业。……特仿古制,视诸臣功德差等,授以冊印,俾荣及前人,福流后嗣。……特授印,封为平西王……”。

多尔衮把册封吴三桂宣扬得天下皆知,对

吴三桂既是褒奖拉拢,也逼降阴谋。

三桂军推进山东聊城一线后,停止不前,与南明江北临界。他心里很清楚,虽然英亲王的阿济格八旗主力未与他同驻守备,但在他身后百里开外,对关宁军绝对不满,而虎視眈眈监视着他。

吴三桂中军设在原济南朱明朝鲁王府,派往南北各地的间谍每日都有密件传来。最近南明弘光小朝庭也派使臣来吴三桂军中,带来南明对吴三桂的犒银和加封。

南明小朝庭加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追封其父吴襄为辽国公,其母为辽国夫人,并请吴三桂代为联络多尔衮,南明弘光朝庭愿与清庭共灭流寇,共享太平。

现在摆在吴三桂面前有南明弘光政权,清顺治政权两朝庭,三条出路,这是他与夏国相智囊团共同分析的结论。无论与清或南明联合都是要剿灭“流寇”的,这与吴三桂关宁集团相同。吴三桂原力图奉太子朱慈烺登基复明,但被多尔衮强阻后,被廹放弃,当他知道多尔衮已命清庭已迁都北京时,他明白了,多尔衮志向是要夺原大明王朝的天下。北京的坐探传来的密信,太子朱慈烺已被多尔衮以“冒充”东宫,假太子罪名斩首了。

他领教了多尔衮的毒辣权治手段,唱得花好稻好,下手阴险狠毒,面目笑容可鞠,内心残忍酷恶。无情的现实让权谋尚浅的吴三桂体验了帝王政治的凶险无情,他更成熟了,按夏国相说法,在多尔衮监控下,现在关宁集团是要首先活下去,再谋后路,否则就是一弃子。

能否转向南明?这附合吴三桂重建大明志向,但综合各处谍报,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昏庸无道,登基前就七毒俱沾(贪,淫,酗酒,不孝,虐下,厌书,干预地方官政),五毒俱全,民臣皆恨。登基后,不理朝政,选妃选秀,骚扰民间,享乐后宫,花天酒地,小小朝庭,文臣倾轧,武将互攻,一塌胡涂,亡君之相,毫无复明希望,不值得辅佐投靠。

自立割据,三万铁骑,实力太弱,背后就是强悍的八旗主力,如巨石压身!

权衡利害后,吴三桂拒绝了南明,而向多尔衮低下了头。他”平静”地接受了“平西王”封号,并把南明弘光帝封册及封函原封未启交给了多尔衮,整个关宁集团薙发易服了,多尔衮得意地笑了,逼降吴三桂的策略终于成功。

吴三桂回到府中,见陈圆圆正看一信。原来是陈圆圆的青楼闺友,秦准八艳之一的汴京玉,托北上南明官员带来的。信中除了别后久未见面的问候和关怀外,汴京玉题了一首思念闺友陈圆圆的词:

《梦可思》

凭栏闲话秦淮前,

姐妹逢缘,

莫非前世天定。

嫩叶细柳不由汝,

风劲途长雨卷絮,

艳绿未央园。

朝思暮妒宫墙柳,

怎知妖冶怜?

忽惊残花天,

忧喜多变。

一一闺楼姐秦淮汴京玉一一

信中汴京玉也简述了秦淮众姐妹近况,

还附上一首后世留名的行歌体长诗《圆圆

曲》。

此诗是汴京玉老相好,吴伟业(吴梅村)仿《长恨歌》,《琵琶行》创作。全诗以“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云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四句开头,全诗洋洋七十八句,五百四十九字。结尾以“……,香径尘生鸟自啼,履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结束。其中尤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著名对句,使《圆圆曲》与吴伟业(吴梅村)闻名天下,留传至今。陈圆圆边看边吟,泪红双眼,她为身不由己的坎坷人生自叹自怜,无限感概人生及世道巨变,又为有情人为自己动刀兴兵而自豪,她相信,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普天之下有几位女子能获此殊命!天意乎?

她将信及诗递给了吴三桂,吴三桂看完后,虽称赞了几句,但总觉长诗有讽刺之嫌,将他为亡君报仇的壮志囿于儿女情长之卑。他写信给吴伟业并赍重金,求吴伟业修改或删版此诗。当吴伟业得到了吴三桂向多尓衮称臣消息后,对吴三桂这一请求置之不理,断然拒绝,为圆圆身世及明末历史留给后世一尘之痕……。

吴三桂封平西王后心神不定,夏国相昨日进言,“王之所部皆关宁土著,今离家陈驻齐鲁,远离桑梓属眷,孤悬无依,兵将北思。前为南兵,后有劲旗,有客军之孤,无安居之利。可否请主公陈书摄政王,求归山海关内外宁远,永平,丰润籍地。一则避与南军勾连之嫌,二则归籍以安关宁军心……”。

陈圆圆也与吴三桂谈到,关宁军与南明军阵邻,难免刀枪相磨。江南古属“吴”国地,“吴氏”又乃江南吴泰伯之后,若刀兵加向“吴”地之民,日后恐羞见江南“吴”氏父老。妾身陈圆圆身出江南“延陵(今常州)”,延陵乃郎君吴氏郡望之地。妾入吴家门后,曾闻家乡流传童谣:

太伯兴吴虎丘盛,

剑池淬火霸业成,

又逢将军吴门出,

迎娶延陵圆圆陈!

(江南童谣)

妾身能与郎君朝日相厮守,也或天意,非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愿郎君铁骑切勿踏伤延陵郡望之地。吴三桂听后指天誓言:“吴氏后人吴三桂绝不加兵江南吴地……”。

吴三桂采纳夏国相建议,奏书多尔衮,称”……三桂起兵,原本报君剿贼,现贼势渐衰,西逃秦陕,我军却东驻齐鲁,有违我军初衷。若大军剿追残贼,无需三桂,则恳准关宁军回原籍驻扎垦屯,圆关宁军思家之情,若流贼仍骚动不靖,三桂愿再率军效力……”。

多尔衮从南明对吴三桂冊封函中看到了南明希望吴三桂“永镇燕京,东通建州(大清)”一语,大为不满,又听谍报说,吴三桂虽闭门不纳南明使臣,但又暗遣人告之,对南明“终身不忍一矢相加!”。他寻思,若急逼吴三桂攻伐南明,恐难服其心,适得其反。于是多尔衮命拘押南明使臣。明指南明,暗警吴三桂。先发八旗大军攻伐江准,传檄南明各地献城降清,违命抵抗者屠城。后“恩”准吴三桂,迁关宁军回山海关籍地,欲夾三桂在盛京与北京之间,使吴军无动弹之患,收其心性,渐融于新朝,死心踏地为大清役用,可视为上策,于是准吴三桂請奏。吴三桂军回防山海关,编入汉军旗籍,成为货真价实的“旗人”!

正当吴三桂收拢部队,准备回军山海关故地时,多尔衮接豫亲王多铎部,征陕西不顺战报。

李自成退回西安后,利用家乡之利大举集兵,固守潼关。多尔衮也在迁都完毕,京畿稳定后,派豫亲王多铎率大兵西征李自城。谁知,在李自成坚守下,多铎大军久攻潼关不下,双方互有胜负。多尔衮收到多铎军报后,立命吴三桂军增援。多尔衮大为不解,清军兵锋正盛,李自成部兵败后士气不振,多铎怎会兵钝潼关?

其实,毕竟清军不悉潼关之险,加上为保西安及陕秦根据地,李自成吸收了以往兵败教顺,准备与清军生死相搏,做了充分备战。当多铎大军围潼关后,李自成与刘宗敏多次率军反攻,不利时退守坚城,得机时出击多铎。多铎虽军威大盛,士气也高,但因地势不利,终未攻破潼关。

追击“流寇”是吴三桂对多尔衮的许诺,他建议多尔衮,自己兵出山西,渡黄河,击杀潼关,西安之背,必胜。因为吴三桂年轻时就戍守过山西大同,对晋,陝兵备地要烂熟于心。多尔衮大加赞许,但仍派英王阿济格为帅,率本旗主力与吴三桂合军。吴三桂部为先锋,渡黄河后攻佔陕北绥德,延安一线,直逼西安。吴三桂明白,多尔衮对自己还是不放心,阿济格部就是自己的督战队。反正追击李自成,刘宗敏是自己报仇雪恨的目标,只要不攻江南,都不违背自己对陈圆圆立下的誓言,果然,吴三桂至死都没有兵锋江南。

李自成与多铎在潼关攻守进入胶着状态,谁也吃不了谁。此时李自成听说侄子李锦在陕北的黄河防线被吴三桂攻破,逃回西安,大怒,命斩首。在李过劝说下,杖责一百,带罪立功。李自成对军纪的宽怠再一次证明了他不具备一个军事领袖的素质。李自成命刘宗敏在潼关东防守多铎,亲自集十万大军西进迎战吴三桂。

吴三桂关宁军对李自成有一仗不败的心理优势,尤其恨李自成杀了吴家满门,一见李自成部队就眼红欲战,象打了鸡血一样。吴三桂作为先锋,亲掛重甲,骑披甲骏马带头冲锋陷阵,嗷叫震天,所向披靡。李自成前军是带罪立功的败将李锦,他的部队毫无斗志,一接仗就人马倒地。仅半个时辰,吴三桂军就斩首数万,李自成大败退回西安。自己东有多铎大军,西有吴三桂与阿济格,腹背受敌,形势不妙,只得与刘宗敏率残部放弃西安,南出武关,流向湖广。

野史上记载了李,刘二人退出陕西根据地,重新走上流亡之路的一首童谣:

十八子,(李自成)

卯金刀,(刘宗敏)

陕北起,

关中消,

只因撞上关宁刀。

关宁刀,

吴家造,

大清挥刀大顺跑,

逃到长江汉水边,

陕西儿娃秦腔嚎:

一天皇帝也是福,

闯见阎罗哈哈笑!

多尔衮得知攻陷潼关,李刘南窜,命豫亲王多铎率本部大军东进,经河南入江淮,逼降南明,吴三桂与阿济格部继续追击李刘残部。这正是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报仇心切的心理,顺势利导,合理用兵。吴三桂紧咬刘宗敏部,刘宗敏逃到哪,吴三桂追到哪,连李自成都看出了端倪。

李刘二部残军南出湖广时有近二十万人,声称要夺取南京,但在吴三桂,阿济格追廹下军纪涣散,烧杀抢掠,遭地方民众聚众抵抗,兵力大损,至武昌时仅十万余人。李自成命刘宗敏率主力八万在黄州狙击吴三桂,以便自己向南流窜。刘宗敏也讲义气,与吴三桂的樑子是自己结下的,也该自己还债,于是刘宗敏在黄州赤壁一带布阵扎寨。谁知阵脚未定,吴三桂已飞军赶到,刘宗敏数次冲锋不破,被围。李自成想回救,心有余力不足,阿济格大军横阻,自身危险,只好南下湖北通城,眼睁睁见自己兄弟刘宗敏陷于死地。

只有冲出去才有生路!刘宗敏率自己老营亲兵万余人拼死突围,挥舞大刀率先冲锋,夏国相与吴三桂卫队数十铁骑立刻逼上去,围住刘宗敏及卫兵一彪人。战马相踏,兵刃相交,刘宗敏的亲兵纷纷倒下。刘宗敏冲出来了,身边仅剩十余人,已到长江边,大江空荡无船。渔民,船夫早已驶船避空。他知道末日已到,驱马向大江驰去,遇浩荡江水,马嘶不前。他举起战刀架上自己颈脖,略停顿,此时他想到什么?是商洛兵败突围时杀掉的自己两名妻妾狠心,还是佔领北京时,玩弄皇亲国戚宠妾小姐的得意忘形,还是那些京城百姓和妻女的哭泣,还是对陈圆圆的事件过程的醒悟……!然而就在他停顿的一刹那,一箭射中手臂,刀落,人倒,一骑飞上,劈刀砍中了他们股臀,他再也不能动弹了……。

原来吴三桂想亲自策马来擒他,夏国相拦住说:“主公,不值你动手,国相为你活擒!”。话音未落,先射一箭,再策马补上一刀,刘宗敏末日到了……。

刘宗敏是死于凌迟割斃,还是弓弦绞杀?这都不重要了,当“起义”失去人性,民心时,就成了“XX”!

没多久,曾威风凛凛的“闯王”,“大顺皇帝”

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宫山被无名小辈的村野乡民用锄头挖死了,毫无英雄死难时的壮烈情景。同历史上其它农民领袖的死相比,可能是最窝囊的了!

夏国相为这关键一战的胜利,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诗:

《记黄州大捷》

关宁悲军幽燕风,

崇祯遗恨泣英雄。

国恨血战孝甲白,

家仇杀贼赤壁红。(注:黄州赤壁)

平西将军上方剑,

铁骑陷阵挽强弓。

黄州城头扬旌旗,

敌酋斩首半悬空。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李自成,刘宗敏斃命消息传报北京,多尔衮认为大清心腹之患已灭,对南明,他完全不放眼中,就命阿济格,吴三桂率军班师回朝。吴三桂八月到京,多尔衮以顺治帝名颁旨,特赐锦绣黄马褂一领,骏马两匹,并进升吴三桂为亲王,也就是与阿济格,多铎等同级。大清王爵分两级,一为亲王,二为郡王。当初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属郡王,现在升为亲王。这种恩赐奖赏最初是清王朝对蒙八旗首领的拢络和统战策略,现在也用在汉军八旗上了,后来汉军旗中的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也相继获得“亲王”封号。

继而,按吴三桂征西前的奏请,命吴三桂部离京出关镇守锦州,分屯宁远各地。当年吴三桂请大清进关报仇,而现在大清命吴三桂出关屯守,防止吴三桂对清庭生异。山海关反成防吴锁钥,牢牢关闭了吴三桂入关与关内明末遗民联络的通道!

以夏国相为首的智囊团与吴三桂密议后,甚感忧虑,因为地位越高,在新朝庭越危险,君不见刘邦杀韩信,朱元璋大杀功臣吗?更何况现为满人天下,汉军八旗为三等旗人!

吴三桂是聪明人,明白多尔衮的谋略,马上拟表上奏,坚辞亲王封号:“臣吴三桂荷蒙圣恩,特授王爵,又复蒙恩加称亲王,万难祗承,伏恳允辞亲字,以安愚分……”

多尔衮以顺治名义很快下诏应允。

吴三桂虽强辞去亲王封号,但他坚请清庭扩大自已封地,增加关宁集团军民生存发展的资本,这是他关心拢络自己集团的诚心,所以关宁集团军民为吴三桂后来争战提供了强力支持。

清庭满足了吴三桂的请求,反正关外已一片焦土。并批准了吴三桂上报的为部属将士请功,赏爵名单。吴三桂关怀部属利益,爱兵如子的做法,也是他成为大将后能克敌制胜,能坚守山海关,能大战李自成,能杀掉刘宗敏,能找回陈圆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镇守锦州的吴三桂与关宁集团渐渐融于旗籍,吴三桂也平静地,可能也有点提心吊胆的过起了关外的生活,他仍然是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按八旗军的要求不放松对将士的军训,当然他也不会超过八旗军训要求,这样会遭多尔衮怀疑的。

陈圆圆心情很好,她难得收获了一段宁静安稳的生活,虽在关外,但还是幸福的。有词为证:

《思》(风中柳)

千古儒武,

周郎公谨传说,

为小乔颂赋竹帛。

吟唱互酬,

不是寻常悦,

看关外,

冰临花落。

休怪多情,

蝶恋花忙作乐,

欲红颜长与妾和。

江南归燕,

又穿堂过幕,

流泊青春才落脚。

一一陈圆圆于宁锦吴府一一

(待续)

古稀翁黄惕曾,庚子年正月十五于沪书房。鄂地大疫,封城,沪上严防,居家不出,内子脊椎沉疴,疼痛难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