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以鸟兽之名孙频全文「孙频所有作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

5月12日,实力派青年作家孙频的《以鸟兽之名》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李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等出席活动现场,畅谈孙频的创作及近些年来的变化。

新作《以鸟兽之名》延续了“孙频式”的神秘、冷艳之风,同时,又绽露出一种辽阔和温暖。它证实了孙频小说创作的新探索:一种向内的孤绝和紧张,开始拓展为宽容和悲悯。

在物质化时代选择背道而驰

《以鸟兽之名》是一部具有《桃花源记》遗风的作品。“我”从现代化的都市中返回,却在故乡阳关山上一再迷失。曾经装载着盎然生机的木材厂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废弃的江南园林开发项目。

叙述人“我”从现代都市返回山林护围的老家,沿着山的脊背,河的脉搏,一场又一场无踪的“寻找”和一次又一次惊心的相遇,不过证明,“月是故乡明”极有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诗意想象。

在李洱看来,《以鸟兽之名》处理的主题非常复杂,有两个故乡的概念。游小龙这个角色是非常鲜明、丰富,是当代作品里面比较少见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有很多讨论的空间,揭示了很多很多问题。

梁鸿谈到了孙频这几年创作的变化和掘进:“几乎每一篇都会引起很大反响。孙频的创作之路越来越宽阔。在《以鸟兽之名》中,她在努力把人的历史性建构起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纵横轴,这个轴会带动孙频的小说往下走得更多。孙频的小说元素越来越风俗,已经成为某一个世界的象征。”

孙频也谈到了自己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这个时代正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快速,我觉得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才一定有人背道而驰选择反方向,向那些古老的、蛮荒的、寂静的地方去寻找、去写作。”

一次治愈人心的山间之旅

孙频在这部作品中发起了自我变革,这变革体现在写作技法上,她调用的博物志写作方法,使小说重新承载着一种知识的介绍功能。关于阳关山的草木鸟兽、历史地理,饮食器物等,孙频非常具体而耐心地为读者做了梳理。

小说中“我”在山林中的移步换景,一本小说读完,阳关山作为一个丰赡的山林形象,也在读者内心得以确立,我们似乎能听到流水的声音,看到负雪的苍山如梦境般真实和虚幻,这说明孙频的这一次写作变革是成功的。

孙频在耐心描摹这一片山林的同时,也在发散一种无意言说的温暖,她体贴着都市人的现代病,也体验了山林的疗愈功效,因此,这一片繁茂的山林,在她的笔下,呈现出独有的神秘、辽远、清澈以及温暖等复杂气息。捧读小说的过程,也是一次山间的行旅。

《以鸟兽之名》映照当下无数年轻人的心灵困境,我们走到人群中,首先走失的是自己;我们返回山河故里,最不可知的依然是自己。

孙频试图通过人与物、人与时间、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梳理,为当下人内心的疑惧、惶惑、漂泊以及追寻,指引一条具有疗愈效果的庇护之路,从而安顿每一个需要成长的我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