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节选 】
这是一个离异女人在美国追逐爱情的故事,她在婚恋网站推送的男人中游走,最终被她选定的白马王子能携她走进婚姻的殿堂吗?小说展开一幅异国爱情与婚姻的画轴,欲望与爱恋交织、坚持与妥协并存,女人向往的某个小镇终只是镜花水月。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
淡巴菰
1
罗素是冯饮冰在那个叫eHarmony网站上见面约会的第一个美国男朋友。
那是个初秋的黄昏,她记得她穿了那件很少上身的浅杏仁色风衣,Marc Jacobs,花了她五分之一的月工资买下的奢侈物件。虽然她读成分标签时已知道那不含一点棉、毛、麻、丝的风衣不过是一堆从石油里提炼出来的化学纤维,可谁让大牌衣服设计得简约有型呢,那柔和的色彩衬托得她的知性更有文艺气息。试穿时,那态度本来有些冷淡的女导购的绿眼睛浮现出遮掩不住的惊羡,那惊羡似最好的镜子,让她本来还犹豫的内心霎时坚定了。来回转身打量着穿衣镜中的自己,她微笑着说了句“I will take it(买下)”。那一刻,她心里暗自思忖的却是:我都四十岁了,再不对自己好一点,更待何时?
赴约时她将衣服披在身上的瞬间格外地小心,以免脖子上的粉底蹭在衣领上。镜中的她看上去不过三十岁,皮肤仍紧致细腻,脖颈也没有中年女子最恼怒无奈的横纹。她是典型的江南女子,不过一米六,骨架纤小,细瘦却挺拔。如果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动物来形容,说她是一头轻巧敏捷的小鹿,没人会摇头。她的眉眼并不特别醒目,看似鲜少雕琢,不着痕迹,却令人看一眼后忍不住想仔细端详,像那位旅法画家常玉笔下的陌生女子肖像,有一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疏离与幽柔感。
人都是如此主观的动物,他们判断自己和这个世界最主要的依据似乎不是来源于眼睛,而是凭借耳朵。耳朵中听来的评判似乎是人类对自己和身边的世界进行褒贬的主要渠道。
冯饮冰对自己外貌的信心就是这样一点点在岁月中累积起来的。
她六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有双大眼睛。在那水乡小镇,街那头的钟伯每次牵着牛遇到放学的小姑娘都会声如洪钟地逗她:阿冰,过来比比,看看是你的眼睛大还是我的牛眼睛大?
她十六岁时,明白了自己有性感的双唇。大学宿舍姐妹七人,某天熄灯后七嘴八舌议论一个话题:性感的嘴唇究竟长什么样?全班公认的书虫是饮冰上铺戴着两千度近视镜的老七,待大家都安静下来,一直没吭声的她慢悠悠地来了一句:“还用那么费劲?看看老五的嘴唇就知道了。”
她二十六岁时已经做了母亲,不时接到暗恋者不敢署名的情书,她知道有些是自己教过的正在读大学的男生。
她三十六岁时仍是莹润如玉的女子,即便离异还有一个儿子。漂在北京的第二年夏天,她和码字为生的女友苗苇一同去新马泰度假。短短一周,临时被旅行社捏在一起的三十人团,有两位小伙同时为她辗转反侧。彼时的她刚结束一场伤痕累累的感情——那个她从一开始就委曲凑合的男人,为了俘获芳心(或者报复不对等的爱情),声东击西地与另一个女人开始了暧昧关系。她知晓后非但没有顺势彻底分手,反倒忽然发现了那个男人的价值一般痛苦不堪。跟踪、哭闹、哀求……最后闹得她自己都心知肚明,其实她根本不是舍不得那个男人,而是傲慢地不肯接受“被分手”的形式。虽然苗苇早就一针见血地提醒她,“他某天真的爬着回来求你,你会毫不留情地把他一脚踢开。抢来的馒头吃着才香,别说是馒头,就是窝头,见有人跟你抢,你都会当成黄金塔握住不撒手。这是人类的通病。你咋就不能免俗?”那场消愁疗伤为目的的东南亚之行,于她像一场梦游,除了偶尔拍拍热带树木植被和古老寺庙,她不记得自己看到了什么。照片上的她恍惚地微笑着,想遮盖仍在滴血的心,甚至她的手腕上还缠着一层薄薄的纱布,那是她割腕又勇气不够的代价——几道刚结痂的粉红色伤痕,像不甘心的半圈句号。
旅途最后一天,收拾好行李,下楼去吃自助早餐前,她照例对镜梳着那头浓密的海藻般的长发,烫过的大波浪已经只剩些微卷曲的痕迹。镜中的女子目光凄婉,原本微微上翘的下巴尖瘦得像枚杏仁,眉心是一粒圆圆的印度痣。她没有洗去它,好像潜意识里期待它真能带来吉祥。那是头一天参拜庙宇时一位老婆婆为每个女子点上的,没问婚否,老人慈祥地微笑着,径直给饮冰用了黑色,因为红色是已婚女子专用。
“我这样的一个女人!啊!”看着陌生人一般的自己她脱口而出。
苗苇在一旁趿着平底拖鞋走来走去,变换着不同的角度在窗边拍马来西亚的日出,听到女友的自怜,夸张地用朗诵腔高声道:“太阳出来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觉了——你这样子让我想起《日出》里的陈白露,快别那么自怨自艾啦,你的选项远不只是寻死这一条!你看小潘小项这俩孩子,都为你消得人憔悴了。你知道吗,我最近才发现,你的鼻子长得最妙,挺拔圆润像玉雕的。相书上说这可是福相,我还等着沾光呢,苟富贵,勿相忘。呵呵。”苗苇长身玉立,鼻子上架着黑扁框眼镜,总爱着一身黑或一身白或一身黑配白。饮冰曾笑她穿得像只熊猫,她给出很认真的理由,“黑白色最性感最高贵,还可以hold住任何场合,葬礼婚礼都不冒犯。”
也正是那次的情伤,让她决定换个地方活,就像她当年离婚后从故乡逃开一样。
刚好有个美国中资企业急需一个英语翻译,虽然待遇一般,却允许她带未成年子女同行。她接过合约没细看就提笔签了字。树挪不一定死,人挪不一定活。可三年时间,谁知道在那一千多天里会有什么奇遇?
饮冰不信教,却不时想象冥冥中有只看不见的手在神秘掌控着世间万物。就像她自己的命运,似乎没有哪一样是她自己真正说了算的。出生在江南那个竹林环绕的水乡小镇,父母都是普通的以教书糊口的小学老师。她出生那天,父亲正在帮着清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看到《饮冰室合集》,做了一辈子小人物的他便想着给女儿取个像大人物的名字:冯饮冰。他虽然并不知道梁启超的书斋名来自《庄子》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后来听闻种种拼爹故事,饮冰多少有点自我安慰地想,除了遗传来的相貌基因,这个名字也许是父亲给予她的唯一的后天加持。冯饮冰三个字像一道小小的咒符,有形无形地带给她或大或小的关照,哪怕只是陌生人一个意外的眼神。名字也和相貌一样,在浅薄的人类面前像一个明知最不可靠却又被抓住不放的依据,令人不由自主会凭借其揣想拥有者的出身、性格甚至智商。否则为什么作家都取笔名呢?苏童、莫言显然比童忠贵、管谟业显得有气质有味道。
饮冰自小就是个敏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曾不止一次回望对她尚显短暂的人生。她是感恩的,不时在暗夜中感叹自己被看不见的幸运之手提携着。虽然她也因为时常忘记这暗中护佑的存在而活得很疲累很吃力,许多时候甚至还很灰心。佛教中言,盲龟浮木。在生命的河流中,她就是一只沉浮全不由己的盲眼小龟。
爱看闲书的饮冰自小都成绩平平。可她每次重大考试来临时都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潜质。小升初,他们两个毕业班一百来人,只有十个进了镇重点中学,她是其中之一。中考本来数理化是弱项的她,居然超常发挥出接近满分的成绩,以极高的总分考入县一中。虽然高中时她也春心萌动暗恋过班上的体育委员,一位跳高能手,可她并没像别人一样偷偷摸摸谈恋爱。三年后高考,她被省师范大学录取读英语专业。当时她曾追悔自己作文没写好,否则就不会落第她首选的中文系。可她不知道这英语的特长后来成为她的disguised blessing(被遮蔽的福佑),为她的人生改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毕业后她也和许多同学一样成了省城某中学英语老师。几年后,她随大流结婚生子,与大学舞会上认识的物理系男生王渊在他继母的两居室公寓有了一个家。回顾那段只维持了五年的婚姻,饮冰并不后悔,因为儿子陌陌绝对是个遗传得相当成功的小生命。可她不时仍会为自己当初的保守观念而吃惊——她当时嫁给王渊前已经发现二人性格太不合适,她最后还是选择了嫁给他是因为他们二人婚前发生过一次性关系。
离婚后她很快辞了职,和做着作家梦的发小苗苇进京成了北漂族。
搬了几次家,谈了几场恋爱,换了几回工作,她再次将自己连根拔起,带着儿子飞到了太平洋彼岸。那一年,冯饮冰39岁。
2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12期
【 作者简介 】
淡巴菰,本名李冰,古典文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曾为媒体人、前驻美外交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作家。出版小说《写给玄奘的情书》、“洛杉矶三部曲”(《我在洛杉矶遇见的那个人》《逃离洛杉矶,2020》《在洛杉矶等一场雨》),纪实文学《人间久别不成悲》《听说》等12部著作。《听说》被译为英文出版。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江南》《飞天》《美文》等发表小说、散文作品若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