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禁闭岛》是一部非常忠于原著的电影,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
岛,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始终充满寓意,它代表着隔绝封闭的时空,在禁闭的空间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故事,揭示着真实又多样的人性。
在《蝇王》中,一群纯真的孩子在孤岛上,逐渐从文明堕入野蛮,终抛下文明社会的道德,沦落入恐怖的蛮荒之中。
在《无人生还》中,凶手暗藏幕后,岛上十人接二连三莫名死去,伴随着《十个小士兵》的古老童谣,似乎早已注定了被诅咒的命运。
而《禁闭岛》依然是一部充满悬疑色彩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岛上的一所精神病院,曲折的情节,伴随着反转的叙事手法,穿插着故事人物的回忆片段,使得整部影片看起来十分烧脑。耐心看完一遍之后,依然意犹未尽,你会发现很多细节都未曾在第一遍就弄明白,便会忍不住多看上几遍,值得深思。
《禁闭岛》这部影片的构思十分神奇,它似乎在讲述两个故事。然而,无论你从哪种角度去看,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却似乎都合乎情理之中。
1、警官登岛办案,却意外遭遇阴谋
在影片一开始,主人公泰迪以联邦警官的身份和他的新助手查克来到这所岛上,他们准备调查岛上精神病犯监狱的一起神秘失踪案:杀死亲生孩子的精神病女犯人蕾秋竟然离奇失踪了。可是,禁闭岛上戒备森严,周围却是茫茫大海,没有任何逃生的可能。
泰迪即将离去,却在当晚梦见了已逝的妻子,告诉他蕾秋就在监狱里,杀死妻子的凶手安德鲁·莱迪斯也在这儿。泰迪,决定留下来,寻找凶手报仇。
然而,随着泰迪的调查深入,案件却变得扑朔迷离。在岛上,他不停地出现幻觉,反复上演着二战时候经历的各种惊悚的景象。也反复梦到亡故的妻子,他期待和她接近,却以恐怖的情景被惊醒。
在调查案件时,他顺着线索,逐渐发现:监狱里有66名病人,实际上却有67号病人的存在。这67号病人又是何人?在调查一位精神病患者的时候,患者竟然悄悄支走他的助手,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逃”!
从种种迹象看来:监狱里一定有阴谋!似乎所有人都在隐瞒他,他一定要发现事情的真相!
故事在各种阴谋中,显得扑朔迷离,也使得剧情变得紧迫。随着主人公的深入探索,事情变得越来越离奇。
甚至,助手失踪,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悬崖下的礁石,寻找助手的“尸体”。却意外发现悬崖中央的一个洞穴,里面竟然住着真正的“蕾秋”。她竟然是一位医生,竟然应和了纸条上的“逃”字,说出了精神病院不会放走一个人,他们会将你的脑叶白质切除,进行人体试验的“真相”。
2、二战留下创伤的精神病人,在医生们的帮助下,内心逐渐得到觉醒
《禁闭岛》这部影片的后半部分,情节出现了反转:主角泰迪原来是一位精神病患者,他在二战中作为德国士兵,虽然是施暴者,却也是受虐者。
从影片刚开始的时候,他无意间回忆起当年的片段,每次一看到水,他就会感到头痛、恶心。这种症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经历过的创伤在内心深处造成的阴影。看似晕船造成的不适,实际上却是情节中的重要铺垫:他曾亲眼看见过自己的三个孩子被溺死在水中。
他的“助手”实际上是医院的一位医生,协助他调查寻找的失踪“女病人”实际上也是不复存在的。整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统统在配合他演戏而已。
他们即将寻找的女病人曾经亲手淹死了3个孩子,这实际上是主角亲自经历的事情。他眼睁睁看着妻子将3个孩子淹死,却在强烈的创伤刺激中他的记忆一片空白。
助手并非警察,其实,从刚进医院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展现出来:医院让上缴枪支才能进入。
主角很麻利地便掏出手枪。而他的“助手”却笨拙地找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才掏出手枪。差点儿露馅,毕竟,训练有素的警员不可能对枪支如此不熟悉。
在“蕾秋”的病房里,“助手”谈到“蕾秋”未穿鞋就跑了出去,他故意拎起一双男士皮鞋。主角,却竟然未察觉到皮鞋有什么不对劲。按照正常人,见到男士皮鞋一定会质疑:女犯人的房间里,为何会有男士皮鞋?
但是,主角却没有,他瞥了一眼皮鞋就开始在房间里寻找各种可疑的线索。
种种迹象都表明,主角本身就有问题,只是我们习惯了用第一人称视角看待事情的发展,也为觉察出有什么异常。
还记得刚开始,主角初入精神病院的时候,犯人都戴着脚镣。然而,随着他的调查开展,却发现岛上的犯人都是行动自如的。他不停地感觉到自己被迫害,也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况且,他经常出现幻觉,死亡的阴影总是在他的梦中,在他处于某种情境下的时候出现。无助、压抑,常常使他困扰不堪。由此可见,站在主角的视角看待世界,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却真假难辨。
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我们也清楚地发现:泰迪确实病了。从他穿插的各种回忆,我们能看到战争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创伤。
在战争中,很多人深陷其中,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往往是悄无声息地,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上的疼痛感会自然而然疗愈,内心深处的创伤却是看不见的。
创伤,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生活在这个世上,人们多会经历各种磨难,也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创伤。
也许是一次意外的事件,比如:灾难性的事故、一场意外的车祸……
也许是身处在持续压抑的环境,比如:长期忍受家庭暴力、校园欺凌、不公正的待遇、紧张的人际关系……
也许是突如其来的变革,比如:亲人的离世、意外的疾病、突如其来的事业……
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这些创伤会在我们的身体里留下印记,很多痛苦的回忆或绝望的感觉,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伴随着我们一生。
当某种类似情境出现的时候,创伤就会不停地折磨着我们,使我们陷入到绝望、恐惧、麻木等等消极的情绪之中。这种感觉使人难以受到控制,经常会陷入到害怕或恐慌的情绪之中。
持续不断地创伤也会使人们的大脑发生改变,使其功能受到损害。在持续压力下,人们会逐渐失去了自我控制,也失去了对感性与理性的连接,他们会渐渐变得麻木,长期高度处于紧张状态,难以真实感觉到周围的宁静。
创伤使大脑迟钝,使他们忽略掉很多常人都能注意到的东西。比如,《禁闭岛》助手在“蕾秋”房间里的那双男士皮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创伤损害了他们的大脑,使他们难以拥有活在当下的真实感觉。
尽管,创伤容易选择性的“消失”,但它们却会以“记忆碎片”的形式反复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在影片《禁闭岛》中,数不清地恐怖画面反复浮现在主人公泰迪脑中,使得他困扰不堪。
尽管,很多人的创伤并未像他一般严重,却也会常常在某种情境下反复出现各种不愉快的经历,使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这种感觉会不断折磨着人们,使人们感觉到周围不被信任,失去活在当下的真实感觉,也会使人们感觉过度警觉,常常在噩梦中惊醒。
这样活着,就仿佛是一具行尸走肉。就像《禁闭岛》尾声时主人公说的一句话:“你是想像一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一个人一样死去?”
在层层谜底揭开之后,主人公终于看到了真相。他开始直面不堪回首的过去,终于不再逃避,接受了妻子将3个孩子溺死在水里,最后,死在他怀中的真实记忆。
影片结尾,看似主人公深陷痛苦之中,但是,他却是真正清醒了。最终,他选择放弃了记忆,勇敢接受了痛苦而善不成熟的脑叶白质切除术,手术失败很有可能失去生命。他主动起身跟着医生离去,影片在开放式结局中终于落幕。
实际上,到了最后,主人公其实是清醒了,但是目睹战争残酷、妻儿死去,他难以承受这段残酷的记忆,独活一生。最终,他选择了冒险接受手术。在医生的努力下,他的精神得到恢复,他真真切切回忆起过去所经历的一切,但是,回忆依然在他脑海中翻转,使他痛苦不堪,他宁愿不要这些回忆,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非常沉重的一部影片,主题也极具争议性。但确实是一部好影片,值得反复多刷几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