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石集粹(墓志篇)》(下文简称《藏石集粹(墓志篇)》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用文图形式展示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全部墓志原石及院藏墓志拓本共计209方,其中多数从未正式公开展示。
我市经正式发掘出土的所有墓志原石均收录其中
昨日,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记者见到了这本刚出版的《藏石集粹(墓志篇)》以及该书主编之一、原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余扶危。
余扶危介绍,洛阳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墓志的重要出土地。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洛阳就以出土众多北朝以及隋唐墓志闻名于世,现存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的大部分墓志是当时从洛阳出土的。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出土的墓志数量达到3000方左右。
墓志因记载明确的纪年和翔实的文献资料,能够证史补史纠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此前洛阳出土的墓志多为盗掘而来,有关的原始信息多已缺失,相关墓葬也多遭破坏,不仅让相关墓志真伪难辨,也给考古研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该书收录的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墓志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藏石集粹(墓志篇)》从2019年开始整理编撰,收录了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经正式考古发掘收获的全部墓志原石和珍贵的院藏墓志拓本共计209件,其最大的价值是集完整性、真实性等于一身,可谓洛阳地区古代墓志资料的又一座宝库。”余扶危说。
启功先生的三字经体墓志铭,北宋就有“同款”
记者看到,《藏石集粹(墓志篇)》收录的墓志自北魏至清代,墓志主人从宰相王公到处士平民,反映了广泛的社会层面。其中,关于北宋富弼的家族墓志文图展示一连好几页,引人注目。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这是已故的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在66岁时自撰的《墓志铭》,不仅志文和诙谐幽默,三字经文体也极具个性。而富弼家族墓志中的富绍修墓志与启功先生的墓志属于“同款”。
该墓志题为《宋奉议郎富君墓铭》,志文是这么写的:富为氏,讳绍修。敏中字,家东周。祖秦国,夫官虞。伯丞相,恩薦(荐)初……
全文仅96字,内容显示:富绍修是北宋明相富弼的侄子,但仕途不顺,家徒四壁。他去世后,妻子带着4儿2女过着凄惨的生活。“从富绍修墓志可以看出,至少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三字经体的写作风格。”余扶危说。
相比之下,富绍修的伯父富弼就阔气多了。《藏石集粹(墓志篇)》介绍,富弼墓志全文近7000字,墓志由当时的资政殿学士通仪大夫韩维撰文,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孙永书丹。墓志盖撰文者为宋代名相司马光。
余扶危说,富弼墓志如此鸿篇巨制,可谓洛阳地区出土碑志之冠,在全国都不多见。墓志志文把富弼在每个阶段、每个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刻画得细致入微,撰文者、书丹者均为大家,历史、文学、书法价值都很高。
明福王朱常洵圹志,体现墓志补史纠史的重要作用
《藏石集粹(墓志篇)》中展示了一方大明福忠王圹志(意同墓志),其志文记载充分体现了墓志补史纠史的重要作用。
大明福忠王叫朱常洵,《明史》有其传。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一代孙,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思宗朱由检的叔父。
福王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得宠于明神宗,她曾挖空心思废掉明光宗朱常洛当时的太子地位,让朱常洵成为帝位继承人。经过政治较量,尽管郑贵妃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朱常洵被封藩洛阳,“享有大国,著声藩辅”,地位十分显赫。
在《明史》中,没有详细记载朱常洵的出生日期,仅粗略记载他的死亡年月为“崇祯十四年正月”,而大明福忠王圹志则补充了这一史料空白。志文记载:“(朱常洵)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生”,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遂死难焉”,“王享年五十六岁”。
志文还记载了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陷洛阳、杀死福王的历史故事:“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贼数万攻陷府城,民军逃窜,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二十一日遂死难焉。”
余扶危说,福王“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的情节应是撰文者为亡者涂脂抹粉之举,这是古人撰写志文的惯例。不过,志文明确记载了李自成攻克洛阳的具体日期,补充了史料空白。
关于李自成如何处置福王尸体一事,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所著的《鹿樵纪闻》称“(起义军)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脔分股割,与鹿肉同烹,群贼胪食,名曰‘福鹿宴’”。
但从大明福忠王圹志中“祭葬从优,一切丧礼视诸藩倍”和“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日,葬邙山之原”的记载中看,福王被起义军杀死后尸体仍存。“所谓‘福鹿宴’,应是当时的文人站在封建统治阶级对李自成起义军的诬蔑之言。”余扶危说。
“勾当”是宋朝职衔名,明朝流行随葬“买地券”
“勾当”一词在当代为贬义词,但在古时并非如此。
《藏石集粹(墓志篇)》展示的墓志“大宋故仙源先君李氏墓志铭”中,出现了“阁门通事舍人勾当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一词。
我市民间历史爱好者韩旭骞告诉记者,“阁门通事舍人”与“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均为宋代官职名,其中勾当为职衔名,意为“主管、承揽、料理”。
此外,《藏石集粹(墓志篇)》还展示了一件特殊的墓葬随葬品——明万安王妃王氏地券。韩旭骞介绍,买地券是亡者通过向“买地”取得阴间居留权和居住地的文书,常作为随葬品置于墓穴之中,这一墓葬习俗最早起源于东汉,宋明时期大范围流行。
“如今,很多墓葬习俗已经消失,新生活产生新习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韩旭骞说。
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藏石集粹(墓志篇)》一书目前可在洛阳考古博物馆文创商店购买。(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文/图)
作者:刘嘉仪
来源: 洛阳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