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作者吃肉小号作品「史上最大吃货」

编辑推荐:本文是吃货小史系列的第一篇,这个系列是一个介绍中华美食在历史中发展历程的小集。是历史和美食的混合产物,在历史中寻找美食的起源,在美食中寻找历史的遗迹。小编希望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美食感受。

文:洛阳铲

题图

中国,绝对是吃货心目中的天朝。翻开天朝的古籍,关于吃的记载比比皆是,食物、餐具、餐桌礼仪、烹饪方法、特色菜谱等等,包罗万象。

天朝人士的吃,绝非“民以食为天”所能概括;亦无需“食色,性也”予以提升。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天朝人却在不经意的轻松心态下将烹小鲜演绎出如治大国般的精彩。

吃,首先要有被吃的对象。吃货的历史,也是食物的历史、烹饪的历史和吃货理论的发展史。说到这点上,我们就要了解下古老吃货们有哪些吃食。

北京猿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郧县人、南京汤山人、山东沂源人等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从他们生活遗址发掘出的石器来看,用于打猎的武器比较多。可见,这批远古的吃货吃野味比较多,不过在那个年代,是把野味当晚餐,还是被野味当成夜宵,这是个令双方都有点头大的问题。

原始社会狩猎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距今2.4—1.6万年的下川文化遗址中,有3件粗砂岩磨制成的圆盘形研磨盘。这种器物难道是用来做肉松的?显然不是。做肉松需要在火烤的盘子上进行,石盘是经不起这般折腾的。这是用于谷类种子脱壳的工具——原始的小型石磨。天天吃肉的代价太高,而遍地的植物种子也能填肚子,反正原始人不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有的是时间采集免费的食材。经过脱壳、研磨、烤熟后,大家聚在一起,嘎吱、嘎吱,嚼得满口喷香。

在周口店的原始人洞穴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朴树果实的化石,还有鹿的骨头,有可能是周口店人吃过的食物;但也不排除其他动物带进来的可能。因此,面对考古现场的一堆石器和骨头,想要搞清楚这些早期吃货吃过些什么,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吃过的东西种类之多,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原始社会生活场景想象图


这种纯粹靠天地恩赐的岁月也许并未持续太久。非转基因绿色天然无公害的食材实在是太养人了,吃货数量开始剧增。《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农其人是否存在,不好说,但他绝对是后世吃货崇拜的偶像。从此,吃货们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农耕、养殖时代,当然,采采野菜、打打野兔这种老本行也不能荒废。

以现代吃货的眼光来看,进入农耕时代后,古代吃货的食物获取量是有所增加并趋相对稳定的,但食物品种却是大大减少了。然而,这有什么办法?给你一个选择题,看看你怎么选:

选项A:月头到月尾,食物每天不重复,但每天只能吃一顿;

选项B:每天吃两顿,但只有米饭、馒头、小米粥这三样轮换。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画像砖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了不少食物名称:麦、稻、粟、米、黍、杏、豕、肉、牛、羊、兔、豚、鸡、犬等,至于虎、象、熊、鹿、狐、雀、凫、猱、麇等现在的保护动物是否也被殷商吃货们扫过?那是肯定的,后世尚有“鱼与熊掌”的选择,殷商吃货烤根象排、炖锅子虎肉应该不在话下。咱们瞧瞧他们留下来的个大腹鼓的餐具、炊具,就可想见里面装的肉块有多大!不像现在,餐桌上四条腿的就猪羊牛,吃点驴肉火烧,保定人被其他地方的人骂个半死。偶尔来顿狗肉、龙虎斗,还得提防餐桌上有没有动物保护组织的耳目。至于其他野味,想都不要想,吃一顿野味,绝对友情赠送几年牢饭!也正是前面的吃货太能吃,吃得空前绝后,所以,许多物种,后世的吃货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商代的小型食具都能装不少食物,像司母戊鼎一类的大家伙,可装得下一头小牛


《尚书·洪范》说:“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说白了就是君主八大政事中,让老百姓有饭吃,是首当其要的事情。这是武王伐纣夺取政权后,纣王的叔叔箕子为武王提出的施政纲领之一。商周时期的老百姓吃得怎么样,古籍没有详细的记载。但王公贵族则表现为十足的吃货,《尚书·洪范》又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僣忒。”也就是说,箕子认为做天子,就要树立威势。怎么表现呢?天子要作威作福、享用珍贵的美食;臣子要想这么做,则于国于家就是祸害,老百姓要有这种念头,那就是良心大大的坏了。箕子跟周武王说这些,显然没安好心。果然,说完没多久,他就跑到朝鲜半岛另立山头了。

在《尚书》中,八方诸侯向天子朝贡的食物种类还是蛮丰富的,“海物惟错”、“莱夷作牧”、“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淮夷蠙珠暨鱼”、“厥包桔柚”、“九江纳锡大龟”(《尚书·禹贡》)。这一大堆都是些啥呢?有渤海一带的各种海产、莱山少数民族放牧的牲畜,黄海、泰山山地出产的五彩长尾山鸡、淮河的蚌类和鱼类、南海一带的橘子和柚子,还有长江的龟鳖。当然,作为主食的稻、粟、米、黍、椒等则由周边诸侯国按季输送。山林泽地更是天子专属的狩猎场,天上地下,可谓应有尽有。对于如此丰富的食材,位于帝国中心的大吃货们怎能不心花怒放呢?

黍原来就是黄米,今天的人们用来煮杂粮粥


商周的吃货们不仅吃得高贵不凡,而且把吃的动作与吃到的东西作为卦象,对占卜结果进行象征性解读。

《周易·噬嗑》:“颐中有物曰噬嗑”,因为腮帮子里有东西,所以需要咬合吞噬,这说的就是吃的动作。

《噬嗑》:“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咬食肥肉时,鼻子都陷到肉里去了,但没有灾难。喜欢手持整只大蹄膀啃着吃的吃货朋友,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这里说的是吃相。由此可见商周吃货吃肉喜欢大块吃,而且可能煮的不够烂,用牙大口撕咬的时候有点费劲,专心致志搏斗时,连自己的鼻子陷进了肉里都没察觉,以至弄得鼻子油光锃亮。卦象认为这种吃相虽然不雅,但不会带来灾难。可见在当时“噬肤灭鼻”是很普遍的吃相,所以见怪不怪。

《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咬嚼肉干,结果这肉干变质败坏出现了毒素,碰到这种事,只是有少许过错,不会有太大的罪过。那时既无冰柜,又无真空袋,肉干时间长了肯定会变质。吃货只顾吃,也不闻闻味道,难道又是鼻子顶在肉干上压住了鼻孔,所以闻不出味来?

像这样吃肉,很容易“噬肤灭鼻”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咬嚼带骨头的肉干,从里面吃出了金属箭头,如果能刻苦坚持,就是很吉利的。从这则卦辞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个时候食用猎物还是比较多的,打猎的人很粗心,把箭杆拔了出来,金属箭头却还留在兽肉里。吃出个箭头为什么是“利艰贞”呢?是感受到食物来之不易,所以要学会刻苦坚持?这样解释虽非有悖逻辑,但总觉牵强,缺乏情景感。

在我看来应该这样理解比较合理:大口咬肉干时把肉干里的箭头也吃进嘴里,箭头划伤了口腔或别了牙,这时不应停止吃肉,而是要忍痛坚持把肉吃完。这应该算是吃货的一种风度,有这种风度且能“刻苦坚持”吃完的人,才能得到老天的垂佑。对于吃货而言,吃是多么地神圣,多么地具有仪式感!吃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插曲。“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意思和“九四”差不离,就不再啰嗦了。

《周易》中还有一卦也和吃有关,那就是以腮帮子命名的《颐》,卦二十七。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与其看别人大嚼腮帮子,不如自己去把嘴巴塞满。这句对吃货的谆谆教导,说的实在是太精辟了!如今一些吃货喜欢在圈子里晒自己在馆子里点的美食,分享自己大快朵颐的快乐。其实,这在吃货的世界里,是很残忍的做法,也许看的人正饥肠辘辘在单位里加班呢!周代的吃货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提出了“自求口实”的理念。吃在自己嘴里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浮云。

《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朵,这里是动词“鼓动”的意思,“朵颐”者,鼓动腮帮子大口大嚼、吃得酣畅淋漓也。这句卦象的意思是:你舍弃自己的长生养身之道,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大吃大喝,这是很危险的事啊。盘中之物,岂容他人觊觎,这才是吃货的真性情!



【作者介绍】

洛阳铲,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知名历史专栏评论员。

酷爱书法、绘画、美食;

喜欢从故纸堆里,翻寻隐藏在历史大幕下的真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