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国华书院讲书预告第36期
书 名:《百鸟朝凤》
作 者:肖江虹
时 间:2016年7月16日
地 点:吕梁·國崋書院「阅读坊」
主 讲:杨国华
标题:我想让你活
五月十二日,某制片人,网络直播,跪求院线,增加排片量,一石激起千层浪。下跪者何人?方励,六十三岁,美籍华人,世界上最大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老板,二〇〇二年辽宁大连“五·七”空难黑匣子成功打捞者(自费),电影公司总裁,专司制片人。跪求中,他说,这是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
吴天明何人?中国第五代导演教父。两年前三月四日,吴天明因病去世,后期制作,业已完成,未及上映,遂成绝唱。女承父志,延宕三年,终于上映,但排片可怜,大师之作,眼看东流,方励跪求,起死回生矣。电影,我看了,彩。《百鸟朝凤》,根据肖江虹同名小说拍摄。其实吴天明的一生,就是写实版的百鸟朝凤。女儿曾劝他,你花两三年的宝贵创作时间,拍出来,观众不买账,影院经理不排片,你会很伤心。吴天明拍着桌子说,老子就要拍,要是现在没人看,那我就拍给后人看。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商业浪潮中,传统技艺传承的故事。师徒两代人,为传承唢呐,与时代抗拒,徒劳。
旧时农村,红白喜事,唢呐助阵,阵仗规制,有大讲究:主家迎送搬乐器,行接师礼要磕头,临走再远送,谢赠酬金,彼此推让(这是规矩),班主勉强收下;一般人家,四台合奏,殷实人家,八台齐鸣(除了四个唢呐匠,多鼓手、锣手、钵手、钞手);尤其白事,顶级规制,大哀之乐,百鸟朝凤,班主独奏,非德高者弗能受也(不是钱的事)。
小说中,焦三爷,农村唢呐匠,焦家班班主,乡人多抬举,手艺精,眼光毒,脾气嘎,收徒严,授徒更严。游天鸣拜焦三爷时,测试不合格,拒收,父亲递烟,激动,跌倒,头磕破,天鸣趋前扶起,眼角挂泪,被三爷看见,感其心善,遂收为徒。后又收徒蓝玉,机灵鬼,天赋高,基础好,学得快,相形之下,天鸣笨拙不堪,师傅每次教给天鸣的东西少得可怜,一个调子就要他练习十来天。
冬去春来,焦三爷要“传声”了,不传别的,就传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只传一个人,天赋不高者不传,德行不好者不传,传给谁,谁就是下一代班主,这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所有人都以为要传给蓝玉,结果师傅选择了天鸣。
十年后,游家班成立,第一次出活,是白事,发小长生父亲去世,旁人提醒该行接师礼(磕头),长生笑言,我和天鸣啥关系,不用。丧事排场大,有肉有虾,好酒好菜,天鸣他们起劲吹,长生说,别太当回事,随便吹吹就他妈结了。走的那天,长生没送,但每人一摞钱,一条烟(酬金丰厚,尊重不再)。焦三爷曾说:“眼睛不要只盯着那几张票子,要盯着手里的唢呐。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其实就是欢喜做,甘愿受,不是忍受是享受。
世道变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没人再行接师礼了,也不再帮忙运送出活工具。焦三爷听说游天鸣有活也不接了,盛怒之下,打上门来。天鸣说,师兄弟们,差不多都进城打工去了,后来,一次白事中,游天鸣竟然吹不出百鸟朝凤来,师傅撅折了他的唢呐,游家班解散了。
再后来,县里要把唢呐搞成非遗,天鸣去城里找师兄弟们。二师兄在木材厂打工,中指被电锯切掉;四师兄在水泥厂上班,肺尘病;蓝玉开了厂子,焦三爷给蓝玉看大门。众人挽留天鸣在城里打工,他说我要回村,火车站外,广告牌下,唢呐声响,衣衫褴褛老乞丐,吹的正是百鸟朝凤(象征传统艺术沦落)。正所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红白喜事一张脸,全靠你壮声势。壮声势,亲朋贺客,孝子贤孙,迎来送往接师礼。世道有变向钱看,向钱看,残阳如血,喇叭声咽。
有些传统艺术,不知不觉中,说没就没了。所谓非遗,不外乎两个意思,濒危证明,商品标签,加起来就是可卖票能参观的尸体标本。大多数传统技艺的归宿,不在博物馆,就在坟墓里。问题是不作非遗,这尸骨将无存,即便这样,也未见得就能保留住。
方励的跪求,吴天明的“老子就要拍”,焦三爷的撅断唢呐,都是在抗拒,徒劳的抗拒。我们不能指望每一部文艺片都有人下跪,跪求我们去看。现实如此精彩,文人反应却如此冷漠,我们缺乏把现实记录下来的勇气。想起木心说的婢文化与妓文化,前者是服务主子,后者是取悦大众。婢文化的取向是妓文化,不管怎样,人家总吃得好,穿得好。妓文化,没有取向,霉烂至死。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大浪淘沙不见沙,用李白的话说,叫做: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驱策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但是(这个“但是”充满伤感、遗憾)读罢小说,一首歌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郑智化《老幺的故事》,歌中有词:“在物质文明的现代战场,我得到了一切却失去了自己。”(文/杨国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