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互联网
对于尚且健在的她,用“传奇”这个词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你仔细去看她的故事,也好象唯有这个词可以描述她。
她,早年做过文艺兵、战地记者,经历过战争、大型政治运动的洗礼,经历过结婚、离婚,随后游学国外,再嫁给美国人,被美国FBI审查,直到在西方国家扎根,但一直用中文写作。
她不仅成为好莱坞的编剧,而且她的作品,一直是众多顶尖华人导演的最爱。
李安的《少女小渔》、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冯小刚的《芳华》……这些大名鼎鼎的电影,最初的原著小说,都出自这位女作家之手。
此外,她的小说《白蛇》和《灰舞鞋》,改编成电影的版权,分别由另外两位大腕导演陈凯歌和姜文买下。
这位堪称“众多顶级华人导演最爱”的女作家,叫严歌苓。
——图自互联网
1958年,严歌苓出生在上海,她的爷爷严春恩,翻译过英国文豪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爸爸严敦勋(笔名萧马)是作家,在作协和文联都有一席之地。
然而,在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她的爷爷因为子虚乌有的罪名,被整得很惨,最后不堪忍受,自杀身亡。
这是严歌苓幼年,刻骨铭心的记忆。若干年后,她写出了名作《陆犯焉识》,很多情节都取材于自己的爷爷。
严歌苓的父亲虽然是作家,但并没有刻意教她文学,在那个年代,父亲并不希望女儿成为文人——道理不言自明。
1970年,爱唱爱跳的严歌苓来到成都军区,成为一名芭蕾舞团的文艺兵。当时正是文革期间,社会大乱。军队,相对来说是比较有秩序,也是最安稳可靠的。
——图自互联网
但这期间,严歌苓的父亲和母亲,关系逐渐破裂。严歌苓内心很痛苦,但也只有默默接受这个事实。
慢慢她发现比起跳舞,自己更喜欢写作。文革结束后,她开始尝试写童话诗歌。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了。二十岁出头的严歌苓主动请缨,凭借一腔热血,走上战场,担任战地记者。
战场的残酷,令严歌苓备受震撼。
她亲眼目睹,众多活生生的人,在枪弹和炮火中死去或者伤残。
她强烈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对自己之前的“三观”,也开始有所反思。
“战争不是什么英雄主义,而是大量的生命从此消逝,是血腥的气味,和疼痛的咆哮。”
多年以后,严歌苓在异国他乡,如此回忆当初对战场的感受。
——图自互联网
从前线回来不久,她退伍了,此时她开始发表小说《七个战士和一个零》和电影剧本《心弦》。
随后,她进入了鲁迅文学院的作家班,她的同班同学,包括莫言和余华。
严歌苓有了一些名气,不久就和一位李姓作家的儿子结了婚,两个人看上去门当户对。然而,婚后步入安逸的严歌苓,总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
她很快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日子,丈夫虽然很好,却不是自己的真爱。
于是,严歌苓平静地和丈夫离了婚,然后去了美国,去见识和闯荡一个新世界。
那一年,严歌苓30岁,她决心在异国他乡,一切重新开始。
——图自互联网
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
严歌苓之所以能够去美国,是因为她和一位美国驻华外交官,一见钟情,成为恋人。
那位外交官名叫劳伦斯,中文非常流利。
劳伦斯也因为严歌苓的背景,受到美国FBI的调查,一度被迫辞去了公职。
然而,劳伦斯死心塌地爱上了严歌苓,毅然带她回到美国结了婚。
初到美国的严歌苓,人生地不熟,尤其是,她当时几乎不会英语,只能和劳伦斯用中文沟通。
在国内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才貌双全的严歌苓,原本可以“靠脸吃饭”。但她没有选择靠劳伦斯养活,而是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学英语,然后考取美国学历!
她一旦下定决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图自互联网
她开始疯狂背单词,还特意找了份饭馆服务生的工作,和当地的美国人接触、沟通。
有一次,她下班后去超市买菜,一路上全神贯注地背单词,竟忘记了买菜的“正事儿”。
她的老公劳伦斯,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
后来,她不但熟练掌握了英语,而且考上了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毕业之后,她成为好莱坞的专业编剧。
然而,严歌苓在好莱坞,并无很大建树。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大片,往往充斥着英雄主义的“美国梦”,然而,严歌苓的写作风格,比美国的大多数商业影片,都更为复杂。
在美国,可以自由写作,包括很多在国内难以发表的题材。
严歌苓最喜欢的题材,是在中国现代的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尤其注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严歌苓在美国首次发表的很多“中国风”的作品,都成为众多华人导演的至爱。
——图自互联网
1995年,她的短篇小说《少女小渔》,由李安进行改编和监制,拍摄成电影。小渔的扮演者、时年26岁的刘若英,由此获得第40届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2008年,她的小说《梅兰芳》,由陈凯歌拍成电影,在当时引发了轰动。
2011年,她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被张艺谋改编成堪称“抗战史诗”的电影。这部电影被公认为是张艺谋在21世纪后,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2017年,她的另一部作品《芳华》,被冯小刚拍成同名电影。电影涉及了文工团、退伍军人安置等敏感话题,以及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上映后引发了很多争论,甚至一度谣传被禁。
严歌苓的一些作品,在国内拍摄,确实会带来不少争议。
比如她的小说《天浴》。
——图自互联网
以女知青为主角的《天浴》,1997年由陈冲拍成电影。电影为了忠于原作,有一些在当时看来“尺度过大”的镜头。
陈冲最初想找范冰冰主演,范爷当时尚未成名,正在上学,学校老师劝她不要接。陈冲只好退求其次,选定了李小璐,但李小璐对一些尺度过大的镜头也发怵。最后,陈冲只好在美国找替身,来补拍这些镜头。
尽管严歌苓的小说《天浴》在美国获奖,陈冲的电影版《天浴》也在法国获奖,但在中国内地,陈冲为此受到了“三年内禁止拍戏”的严厉处罚。
但即使如此,严歌苓的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备受国内众多导演的追捧。
她还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高人气的电视剧。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继母》、《铁梨花》、《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谁家有女初长成》……
——图自互联网
如果要从严歌苓的数十部杰作中,选取一篇代表作,也许,很多人都会把票投给她的中篇小说《陆犯焉识》。
拿破仑曾说:“最能震撼人心的文字,是用血写成的。”《陆犯焉识》就是这样的作品,其主人公陆焉识的经历,取材于严歌苓含冤自杀的爷爷。
陆焉识出身于民国的书香门第,在20世纪50年代,不谙政治、书生气十足的他,因为一些琐事,被扣上了子虚乌有的“反动”帽子,被判刑,被流放到西北荒漠。
书生气不改的他,在随后的历次运动中,刑期一再延长。他的自尊,也一次次被撕碎。
“文革”终于结束了,陆焉识回到了上海的家里,但一切都已面部全非,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里,步入暮年的陆焉识,都感到格外孤独,只有痛苦不堪的回忆……
《陆犯焉识》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归来》,电影、原著小说,各有千秋,都值得仔细品味。
——图自互联网
严歌苓在这部作品中,一如既往地书写小人物的悲欢与辛酸,从中折射出一个令人慨叹万千的时代。而《陆犯焉识》中的那个时代,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巨大苦难,尤其不应被遗忘。
其实,陆焉识的原型——也就是严歌苓的爷爷严春恩——没有活到文革结束,也没有“归来”,就自杀了。
真实的情况,比这个悲剧故事,更加悲惨。
严歌苓的作品中并没有恢弘巨制,文风也并不先锋超前,但是以其精巧地着力于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和故事,在文坛独树一帜,也因此成为各位大导演的御用编剧。
她,依然在写作,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