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完善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作者将标点符号的发展归纳了四个发展阶段阶段,大致包括:产生初始阶段、发展成熟阶段、定型普及阶段、完善提高阶段。特别是定型普及阶段,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专门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办法》;完善提高阶段,1990年3月,国家文字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修订发行了《标点符号用法》。由原来的14种改为16种,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两种。随后又经部分修订,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至此,标点符号才得以统一规范。
以此可见,标点符号发展历史悠久,与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国家对标点符号的重视,它的使用得到了统一和完善,成为我们中国汉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语言博大精深,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当下,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随时刷文阅读,我们更应该重视标点符号规范使用,以正确引导大众。
相关热点
《小说月刊》回应提醒作者加双引号
热榜 | 文化榜第2名
看详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