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感悟珍珠港课文「偷袭珍珠港观后感」

叙述沉重 感悟深刻

《感悟珍珠港》一文,作者采用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珍珠港事件的追述,反思了战争与和平这两个人类生存中的不朽命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呼唤。

一、沉重的叙述

作者面对珍珠港,心情是沉重的,因而叙事的色调也是冷暗的。如描写纪念堂时,作者写道:“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像一艘刚刚升上水面的白色潜艇。”这里“洁白”和“碧蓝”冷色调加以组合,给人以凄凉肃穆的感觉。再如第6段,作者推测那些将士“静静地躺在海底,列队成行,做了永生永世的战友,有的人甚至还未睁开眼就永远地闭上了,有的人也许至今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这种姿态和沉静,在活着的人看来是何等的哀痛。

二、深刻的感悟

通过对珍珠港事件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写出作者的感悟,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描写完纪念堂,介绍完珍珠港事件后,作者感悟“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带有自杀性质,所谓弄巧成拙,结果当然事与愿违。”“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对战争与和平最好的阐释,是作者最诚挚的感悟。

三、修辞的妙用

为形象描绘珍珠港的景色,作者恰当运用了修辞手法。如第13段写道:“一滴琥珀色的气泡……像是从海底冒出的一朵硕大的热带花卉。”“最外围的一圈已渐渐泛白,如一只巨大的伞状水母”; 第15段中的“各种颜色交织翻滚……像是一幅动态的现代绘画”这些形象的比喻将珍珠港美景写得淋漓尽致。还有第12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热带游鱼”说成是“沉舰最忠实的陪伴者。”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思考。这些修辞的妙用,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知识卡片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一生撰述甚丰,其著作均编入《庸庵全集》。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他被世界上公认为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张抗抗,女,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情爱画廊>>,《作女》,《请带我走》。《感悟珍珠港》于2001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