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大染坊真实故事「大染坊主人公原型」

2003年,一部《大染坊》火遍半边天。

(电视剧《大染坊》;导演 王文杰;编剧 陈杰)

作品讲述了民族工业的奋斗史,在主题上更发人深省,并昭示了一个不容辩驳的真理,即“国不富则民不强”。

清末民初山东周村一个名叫陈寿亭的讨饭少年胸怀大志,被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为义子后苦学染布手艺。

(电视剧《大染坊》主人公 陈寿亭,扮演者 侯勇)

十年苦心经营后与人共同创办大华染厂踏上了工业印染之路,终使大华染厂发展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厂。

随着时局的发展,陈寿亭感到青岛的经营环境正在恶化,便卖厂西迁至济南。

商场如战场,陈寿亭在济南依然苦战于商海,虽然困难重重,但他的善良仗义、聪明头脑以及不畏强权的精神,得到了业界名人的赏识,大家纷纷与之结交,一同为消灭汉奸染厂并肩战斗。

七七事变后,陈寿亭誓不把工厂留给日本人。

在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济南的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

陈寿亭生日宴会时,韩复榘弃城逃跑。

最终他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吐血而亡。

《大染坊》在第24届“飞天奖”荣获四大奖项,分别为优秀男演员奖,优秀摄像、照明、美术等奖项。

电视剧《大染坊》是根据陈杰的小说《乱世奇商》改编而来。而《大染坊》所取得的成功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2002年7月底,一个小伙子突然闯进了山东影视中心艺术总监张宏森的办公室。

小伙子说:“这是我朋友陈杰写的剧本《乱世奇商》,约10万字,给你三小时看完,然后告诉我,用还是不用!”

张宏森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无厘头的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平时他是从来都不看初稿的。于是就把这个毛头小伙子赶了出去。

没想到三四天之后,那个小伙子又来了,这次放宽了要求:看稿时间延长到一周。张宏森便把剧本留下了。

难得清闲的一个下午,张宏森随手拿起剧本翻看,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放不下了。

作品的语言功底深厚又不失鲜活生动,情节曲折抓人,形象栩栩如生。下班后带回家,看了整整一晚。

(《大染坊》作者 陈杰;万卷出版社)

张宏森马上约见作者陈杰,约谈买下剧本和进一步改编的事宜。

于是,在2003年10月9日,我们在CCTV1看到了轰动一时,后来家喻户晓的《大染坊》,我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嬉笑怒骂的陈六子。

陈杰何许人也?

(《大染坊》作者 陈杰)

《大染坊》的封皮上只有三句话的简短介绍。去问度娘,甚至度娘也说不清楚。笔者的铁鞋踏遍论坛博客知乎豆瓣,终于勉强理出个一二三:

一、“显赫家世”带来的苦恼

“家世显赫”用在陈杰身上一点都不夸张。爷爷名“陈立庭”,民国时期确实是在济南制锦市街开染坊,老家淄博桓台还有大量地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户人家。母亲则是清末名臣张之洞的孙女,也就是说,张之洞是陈杰的太姥爷。家境殷实,家学深厚。

如此家世放在之前之后,都得是为人所称道和羡慕的。可生不逢时,陈杰偏偏赶上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后的那段政治荒谬的年代。陈杰出生于1956年,打小家人头上就带着“资本家”、“地主”“右派”等好几顶帽子。小陈杰因此受尽了冷眼。“我从小是在那种受歧视的状态里长大的,两个一般大的孩子,你打我可以,我打你就是阶级报复。”陈杰说。

二、学历不高并不代表没有文化

小学三年级,文革开始,喧嚷的校园已经容不得如此的出身,陈杰被迫辍学。

但辍学之后,陈杰没有终止对学习的渴望和对读书的热爱。家里的藏书早已被付之一炬,有字的仅剩下户口本了。所幸,一位善良的邻居给过他莫大帮助。这位邻居在大明湖附近的造纸厂干临时工,经常趁人不注意从废纸堆里翻拣旧书,然后扔给在墙外等着的陈杰。

陈杰对自己的文言文水平非常自信。与《乱世奇商》一起递给张宏森的,还随带文言书信一封,文字水准使张宏森惊讶。书中陈六子总能妙语连珠,其实是陈杰深厚的文字功底的展现。

这得益于一位老先生对他的“专业”启蒙。老先生绝非常人,乃是从北京来的大学问家,他在陈家小院里住过一段时间,见陈杰聪颖好学,便向他讲授知识,教他背书,《唐文英华》、《唐宋八大家集粹》、《古文观止》、《十三经》等等。陈杰对老人在生活上也非常照顾,老少两代人相处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这位老人便是刘庆甫,老一辈的语言文字学家,曾主持编撰早些版本的汉语词典。正是这段经历,让陈杰深深爱上中国古典文化,也对语言的精致有了极大的追求。

三、一个成功的商人

辍学之后,虽然依旧热爱学习与读书,但迫于生计压力,陈杰不得不在16岁这年进了济南邮政局当了一名火车邮件押运员。

做工期间,陈杰也曾经写过小说发表在杂志上。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陈杰毅然决然走进了下海经商的大潮,也暂时中断了自己的文学梦。

大概是继承了祖上优良的经商头脑和基因,下海之后的陈杰在商场上做的是风生水起。先是和亲友一起做各种生意,后来搞广告公司,还和当时香港杨澜的阳光卫视合作过。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后来因为厌倦了当老板的繁琐疲惫,在自己公司的顶峰又激流勇退,去一家叫“宏智”的大公司任首席执行总监,可谓标准的“打工皇帝”。公司总部在北京,济南也有分公司,平日里上班往返于北京与济南之间,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陈杰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

四、一位低调到极致的作家

《大染坊》播出之后,火得一发不可收拾。陈杰却表现出一种极端的低调——不是矫揉造作,不是故弄玄虚,而更像是一种对虚名和喧嚣的躲避。

陈杰自己有类似评价:

“我非常害怕出名,也非常害怕见人。一个作家,或一个写家,偶尔写了一本破书,不知道怎么着了,就满世界扬泛,贫薄。那没有意义。我就想平平淡淡。你跑出来,弄的满世界都认识你,又有什么意思?认识你又怎么样呢?没有意义的虚荣。你到了50岁你就明白我说的这个道理。你要是有我这种经历,通过个人拼搏,到今天,忽然感到活明白了,这非常好,人只有在暗处才能看见光明。”

所以,陈杰用统一格式的传真拒绝了央视、上海卫视、江苏卫视等多家电视台的专访邀请。也同样拒绝了以前的同事杨澜的邀请。

也正因此,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关于陈杰的报道和资料是少之又少。

陈杰似乎和钱钟书先生特有缘分。在那位好心邻居扔出墙外的书中,第一本给陈杰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钱仲书先生的《围城》。

在《大染坊》成书之后,大学问家栾贵明先生帮忙审阅,勘误一百余处——栾贵明,乃是钱仲书先生助手。

大概也正是通过栾贵明先生的引见,陈杰见到了时年九十多岁的杨绛先生,并获得了杨绛先生给《大染坊》的亲笔题名。

很多人都问,《大染坊》主人公陈寿亭的原型到底是谁,其实这本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作品里的人物都是虚构的,非要为没有答案的问题寻找答案,只会深陷泥潭,越绕越深。

作者被问及《大染坊》到底对自己的家世有多大程度上反映时,也是一口回绝:“咱不谈这个!”

但话又说回来,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想象与虚构也是需要有现实生活的根基的。在真实的近代工业历史中我们还是能够找到陈六子的影子。这些影子都在谁的身上呢?

网上有多种说法:

1.青岛人曾猜测是陈六子的原型可能是旧时青岛印染业的传奇人物陈介夫。

2.济南不少人认为陈六子的原型是东元盛染厂的创立者张启垣,还有人认为是东元盛的少东张东木(张启垣之子)。

3.《大染坊》作者陈杰的弟弟认为陈寿亭的原型是其祖父陈立庭。

4.周村人认为,陈六子的原型是周村人。

也许正是以上这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或多或少地给了作者灵感,让他创造出陈六子这么一个个性饱满、栩栩如生的形象。

2006年7月7日,在济南的一家医院里,陈杰躺在病床上。身边除了几位最近的家人陪着,没有鲜花,没有记者,没有喧嚣与吵闹。

这个时候癌细胞已经在陈杰体内扩散。陈杰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离开了人世,真乃天妒英才!

手中捧着《大染坊》,耳边仿佛回响着陈六子的骂人声,一坐就是一下午。在那字里行间,永远飞扬着作者那份大气、才气和对命运的不服气。

作者骆驼,约读书房阅读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未经授权不可转载,违者必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