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 作 / 选 / 读
第10期
繁
花
名作选读活动发起于今年的2月初,首期推出推荐图书的同时,邀请广大读者朋友和馆员推荐图书或个人阅读感受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从而丰富推荐图书选题,共同深度阅读一本书。
本期名作选读图书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繁花》,来自清墨读者的推荐。(凡是投稿被录用,将有机会获得南图为你准备的精美礼品哦!)
《繁花》
作者:金宇澄
索书号:I247.57/12292
馆藏地点:南图总馆三楼文学阅览室
初识《繁花》,源于2013年梁文道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节目里,梁文道罕有地用了连续5天的时间介绍这本书,给予很高评价,称那是他2013年读到的最好小说。
《繁花》最初由作者在网上连载,2012年发表于《收获》杂志。
故事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90年代,三个主角是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讲这三个上海人从小到大的故事。全书共31章,单、双数章节各有一条时间叙事线,两条叙事线交叉进行,一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条是八九十年代,呈现了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
太美的文字,不忍快读
2013年底,《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又将其评为“编辑部评选十大好书”第一名。
2014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开始读《繁花》。
夜晚灯光下的宁静,留给了《繁花》,这书似一盒冰块,让我从白天迎来送往、杯盏交错的热呵中凉下来,似乎自己也成了书中人。隔天的再次热闹,和书中所写,并无两样。故事太精彩,推着你往前走;文字太漂亮,又让人舍不得快读。在这样的纠缠中,春节后,我回到广州,继续读《繁花》,因为太入迷,有一次竟然错过地铁站。
踏过现实,和《繁花》交织
已经很久没有对一本书着迷至此。
2014年3月,我请了一天假,连着周末2天,去了趟上海,把里面提到的地名,思南路(阿宝、蓓蒂家)、莫干山路(小毛、春香家)、南昌路(姝华家)、北四川路(梅瑞前夫家)、淮海路(蓓蒂到国营旧货商店找钢琴)、长乐路(锦江饭店所在地)、复兴中路(“上海”电影院所在地),还有人民广场、外白渡桥、衡山路、皋兰路……都细细走一遍、看一遍,想一遍,以这种方式,试图走近这本书。每经过一个地名,我都拍下路牌,默默想一想书中的场景,在脑海中自己导演一场电影。甚至还想过,要选什么演员来演书中人物?
当时是2014年,还没有传王家卫要拍电影的消息,我先于墨镜兄,过了把选角瘾。不然怎么说,一千个读者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呢?
这残破的红尘,依然值得热爱
2020年,许知远《十三邀》采访金宇澄,对答十分精彩深刻。于是拿出《繁花》重读。
《繁花》封面有一句话:“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的确如此,也因而再度读来,不再着急向前,很多以前被忽略的细节、精妙之处,今朝一一品出,味道大不一样,更觉作者厉害——写了那么多个“不响”,其实是多么喧嚣的世俗;那么多怨憎会、求不得,都被淡淡道来,不加一字褒贬,不用曲笔,也不加浇头。故事是热闹的,底色是荒凉的。
作者看透一切,写出来,依然“不响”。尽管如此,他又何尝不是书中人?
只因这残破的红尘,依然那么值得热爱。
章节选读
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如果不相信,头伸出老虎窗,啊夜,层层叠叠屋顶,“本滩”的哭腔,霓虹养眼,骨碌碌转光珠,软红十丈,万花如海。六十年代广播,是纶音玉诏,奉命维谨,澹雅胜繁华,之后再现“市光”的上海夜,风里一丝丝苏州河潮气,咸菜大汤黄鱼味道,氤氲四缭,听到音乐里反复一句女声,和你一起去巴黎呀一起去巴黎呀去巴黎呀。对面有了新房客了,窗口挂的小衣裳,眼生的,黑瓦片上面,几支白翅膀飘动。
八十年代,上海人聪明,新开小饭店,挖地三尺,店面多一层,阁楼延伸。这个阶段,乍浦路黄河路等等,常见这类两层结构,进贤路也是一样,进店不便抬头,栏杆里几条玉腿,或丰子恺所谓“肉腿”高悬,听得见楼上讲张,加上通风不良的油镬气,男人觉得莺声燕语,吃酒就无心思。
古罗马诗人有言,不亵则不能使人欢笑。
推荐人
清墨
广东潮州人,暨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高校教师,讲授大学语文、医古文、公文写作、机关管理等课程。好读书,年平均阅读量逾50本,曾获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联合评选“最佳读者”称号。好写作,迄今已在《读者》《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发表新闻报道、新闻调查、人物访谈、散文、评论等各类文章近30万字。
注: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南山图书馆观点。文中配图来源于小编,2013年拍摄于上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