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疫情迟迟不肯彻底离开,它一步三回头,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意志。
人们都在感叹:要活下来真的好难!
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希望。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坚强地活下去,这是我读余华的小说《活着》的最大收获!
2018年那个夏天,生活中很多不可化解的矛盾和压力,狂风骤雨般向我劈来,紧紧压迫着我,逼得人生无可恋、逃无可逃。
我把自己藏入书海,恰好看到购书APP上余华的小说《活着》,立即买来细读。
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压抑,尽管如此,却也有“以毒攻毒”之效,内心的迷茫和痛苦逐渐转移。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个人叫徐福贵。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时代、“文革”时代、改革开放初期,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余华用他平静得近乎冷酷的笔触和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主人公福贵,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活着的意义: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在我生命里,爷爷奶奶的死亡,并没有刻骨的记忆。公公和老爸的离去,却如同被命运揭去了冬日的棉被,让家族成员中最年长的我,从此失去了荫蔽,裸露在了岁月的风霜之下。
公公和老爸都是煤矿工人,他们长年在井下一线劳作。当年,公公也是一家之长,为了讨生活,他不得不长期在一线当掘进工人。为了赶进度,放炮的烟雾未尽,他就冲进去继续工作。因此,他51岁就被查出有矽肺。2013年10月,公公的矽肺病早已升至二期,医生直向我们摇头:他的肺,已经成了晒干的丝瓜布。公公去世前,被病痛折磨的样子,让人心痛难忍:他是多么地渴望活着呀!
老爸也是家里的老大,老早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他长期在井下一线辛勤地工作。好不容易把我们几姊妹拉扯成人、成家,正该颐养天年之际,却造化弄人。在2015年10月,老爸突然遭遇车祸,一个字都来不及交待,他就离我们而去。在送往ICU的过程中,他的血由头部浸入肺部,发出了一个沉重而响亮的气流声,我总觉得,那是他老人家长长的叹息:我还想活着的呀!
父亲是天,父亲没了,我们就是一群没有天空的孩子,而两个母亲,突然间变成了需要我们呵护的孩子。
我和老公是家中长子长女,我们就是家族的天了,我们得为大家撑起。
可是,2018年夏天,两个孩子似的老母亲,像两个闹腾得很厉害的孩子,他们举着矛和盾,同时刺向正在经历家庭经济危机的我们。
母亲说下的那些话,是我们心上的一道疤,我想到了“死”。
“好死不如赖活着”“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我在《活着》中看到了这些闪耀着亮光的话。
小说中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
我想,如果说地震、洪灾、海啸、饥荒等自然灾害,让想活的人别无选择,那么,企业破产、中年失业、理财失败等人为的“黑天鹅”,只不过是让人从头再来。
我想,再艰再难,也不至于小说中福贵的艰难。再痛再苦,也不至于小说中福贵之苦。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
有的艰难,是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过不去。
有的痛苦,却是我们向死而生的养料。
《活着》我一口气读了两遍,想死的心终于复活,找到了矛盾的破解之法,日子,慢慢地顺畅起来。
疫情对人类的打击也是暂时,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找到克制的最好办法。
无论是经营困难的企业主,还是生存艰难的打工族,建议都来读读《活着》这部小说。
(我是@追梦故事2019,又名追梦故事、静娴2019,007不出局182班学员,追梦的60后,喜欢年轻人的圈子喜欢非虚构文,欢迎交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