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在人间节目「都说人间啊」

【人间】

一个有着偶像包袱总对妆容挑剔的西语系仙女,一个爱看科幻小说打打羽毛球的表情包男孩,再加上一个古灵精怪爱看言情小说的“颜值担当”,在平日里他们也许是行走在校园里千百南大人中的一个,然而在《中华好诗词》的舞台上,代表南京大学参赛的他们有着共同的一个身份:诗词爱好者。这个名号虽不多么响亮,对他们而言却意义非凡。

在今年暑假播出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大学生季第二季》中,我校来自16级文学院的李点、16级西班牙语系的鲁韦彤以及17级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吴限代表南大出征北京,在《好诗词》的舞台上埒才角妙,留下了辉煌的战绩。这期人间,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与诗歌共舞的桃源。

从左至右,鲁韦彤,李点,吴限

“把酒更,再重逢”

时隔数月,好诗词战场上的三位战友在小炒一方饭桌上再次会晤。电视上“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威然不动”的他们,其实私下里非常幽默可爱。

进入采访之前,我们看到吴限的朋友圈里“连载”的记录三人比赛时趣事的小长文。于是等待鲁韦彤学姐之余,我们就连载展开了讨论,没想到原以为会“文绉绉酸溜溜”的李点诗人看过连载后当即露出了表情包三连的神情。

“他看完之后居然觉得自己特别可爱!”

“就是很可爱啊!我把酱粘在嘴角你们为啥不提醒我......”

“那时候彤姐不在我俩在火车上气氛特别尴尬啊,而且那时候我还没有把你从神坛上拉下来!”

“我还以为你刚开始就把我拉下神坛了。”

“有一个过程的好么,直到那次在北京吃烤鸭你又黏在嘴上……”

“.......”

于是采访就在李点与吴限两人的调侃中愉快地开始了。

再从连载小长文说起,篇头引用的《停云》显得格外别致。

“我觉得这个很符合我们和其他学校的参赛选手的关系的描述,比如‘良朋悠邈,搔首延驻’和‘愿言怀人,舟车靡从’都是表示相隔很远,思念但是见不到。我觉得我们三个人的关系也是这种意象吧,平时在学校里都是见不着面的。”

古人常以文会友,何况还是非比寻常的“战友”,旁人读来也被文字中生动逗趣的点滴细节吸引,文中也出现许多的诗词,似乎在那段时光里,诗词是生活的调味,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任务。

“我要留下属于我的痕迹”

对于诗词,他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结缘《中华好诗词》,三人各不尽相同,最令人动容的是鲁韦彤的心路历程。人人都知她诗词储量极大,在节目里对典故详尽道来,如数家珍,不知她为此准备多年,蓄势待发。

“我五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个节目了,会跟着做题目,我在看完第四季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男神郭立峰,我特别感佩他,但我就想着好好准备一下再去,这样就可以站在一个很平等的位置能和他对话了”。“盯上”好诗词五年,鲁韦彤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此日积月累,做了许多笔记和背诵小卡片,厚厚的一摞,满满的心血,“当时真的特别喜欢这个节目,平时很忙,只有周末回家的时候看。”

坚持自己初心的鲁韦彤害怕自己孤军奋战,无人领队,正好李点等人一起筹备,渐渐有了人马。

“我之前参加过很多节目,有丰富的‘被淘汰经验’。”——此前已经身经百战的李点组队后自然成为了队长,再加上青春活泼又有着一颗文艺心的美少女吴限,南大战队就这样成形了。

“我也不知道我的实力如何,但我还是要试一试,就算不能入选上我也要留下我的一点点痕迹,毕竟是我五年的梦想,无论如何。”问起对最终结果抱有什么样的期待,鲁韦彤如此回答。

鲁韦彤

准备的过程并不长,但三人配合十分默契。鲁韦彤负责建立题库训练,李点负责传授参赛经验,三人各有分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诗词浩如烟海,准备起来自然难度颇高。

比赛前,鲁韦彤给两位队友出类似的例题,推测难度,准备题库。“分组赛的时候题型非常多,非常多变,我至今引以为憾的就是‘百首不相离’,那个题目没有任何的例题”。但即使上场后遇见陌生的题型,三人还是顺利通过了。

三人战队的第一次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限在出场介绍时,选择了“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为引。“我看第一季的时候比较喜欢这个诗,当时有一位被淘汰掉的学姐引用过这个诗,她就说我来这个节目并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名次,诗词在这里,所以我在这里。”

开场的节目,是鲁韦彤自己谱曲的《鹧鸪天》。尤克里里配上小晏的词,别有一番风流。“介绍时选的这句诗,个人觉得还是蛮贴切的,因为我会谱曲,后来参加比赛的过程又激发我的创造力。昨天刚刚写了第十一首,第十二首还在改。”

比赛是紧张激烈而又充满欢乐和激情的。从“怯生生”到“走下神坛”,从相识到相知,从彼此客客气气到用表情包互怼,三人行,留下无数珍贵的记忆与美好的印象。

鲁韦彤对吴限的印象就是她非常地稳,“心态很好,很多时候我比较怂不敢上单人节目,这种任务一般都交给吴限。”而对于李点,则丝毫不吝惜赞美——“就是他写诗真的很好,全南大最好的诗人!”

说到吴限,作为学长的李点却要甘拜下风:“她真的很能怼,她做我很多很多表情包。无论哪种方式她都能怼过我。”李点扶了扶额头,“而彤姐就是我和吴限在怼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冷冷第看着,学霸光环笼罩着我。”

“我对彤姐影响最深刻就是她的偶像包袱,我们九点半集合,我可能八点半起来,但彤姐就可能七点钟起来。她是我们中间化妆时间最长的,还要找化妆总监化妆。”吴限笑着回忆鲁韦彤学姐的“精致生活”。

诗歌于我是浪漫而年轻的生活方式

说到自己最爱的诗词与诗人,他们和平日追星的少年一样,满怀欣喜与热爱。

鲁韦彤最爱的是乐府诗,有近三分之二的都能背过。“真的很美啊,就像那一句,‘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她一边夹菜一边说着,一脸陶醉。“其实后来受了李点的影响,开始读一些大家的诗,以前我是那种特别自由散漫的,读一些特别小众的诗,在李点的感召下开始接触比如说李商隐的诗。”

红楼里李商隐不被林黛玉喜欢,可却是李点的心头爱。“我喜欢对得比较工整的诗。诗人就是李商隐吧,词人就是辛弃疾李商隐。最喜欢的就是‘未妨惆怅是清狂’,辛弃疾的是那首《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其实我喜欢的还是蛮多的,只要写得好的都喜欢”,吴限来者不拒,有大将风度,“唯一有灵魂共鸣的可能就是陶渊明了,没错就像我的微信ID就是我最喜欢的陶渊明的诗停云。”

无论是“我本楚狂人”的狂,抑或是“未妨惆怅是清狂”的狂,李点似乎对“狂”字独独有几分的钟爱。“我认为的‘狂’主要是指一种自在随性的生活”,他解释道,“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待人真率不打诳语,在对自己有着充分自信的同时也善于欣赏别人的优秀。这也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吧。”诗人的气质,大抵如此。

李点

开朗可爱的吴限虽然少女感十足,目标却是成为一名“文青”。问起理想中的文青是怎样的,她回答:“理想中的文青就是,有困兽犹斗的性格,有困斗犹兽的风范,改头换面千千万,心中依然是少年。”

许多人读诗,因为课本,因为考试,而像三位这样发自内心的热爱,令人感佩,也令人惋惜——很多人觉得现在是诗歌式微的时代,是小众的,晦涩的。对于在现代社会中,诗词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况,三位也给出了他们的解读。

对于诗词的现状,鲁韦彤略感失望。“很遗憾,我也很认同这个说法。诗词确实已经式微,很少有人愿意全心投入。”“但是,虽然喜爱诗词的人不多,但是爱者诚然爱之,喜爱诗词的人无一例外的爱之入骨,与他们交流时,我当然非常频繁地和他们说起喜爱的诗人诗词,并且往往最终能够交换思想,相谈甚欢。”

吴限的看法则十分乐观:“没错我就是传说中的安利狂魔,不管他们看不看,至少自己乐在其中。诗歌永远不会式微,它在先秦叫诗经、叫离骚,在唐朝叫诗,在宋朝叫词,在今天叫流行歌。那些很美的歌词就是当今的诗啊。”

“其实近几年来,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得到了大大提升,单从社会关注度来看这于诗歌而言并不是一个坏的时代,”李点如是说道,“虽然诗歌的影响也逐渐向娱乐化靠拢,但这至少能保证庞大的受众,这些被勾起兴趣的人才是诗歌复兴的真正土壤,他们的作用是中文系的学院派们是无法达替代的。”也许这也是诗词大会和中华诗词这样的节目能够吸引他们的原因。

正如鲁韦彤所说的,但求“知音见采”,有一二同道中人也是好的——“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将诗词等同于阳春白雪,平日敬而远之,认为它们和现代生活距离甚远。而有少部分人则心浮气躁,或者有深重的刻板印象。”

而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人也‘美我所美,美美与共’,能够以她自己的方式让他人也看到诗词之美。

“因此故,我一直执着于将诗词谱曲歌唱,希望能以这种方式让大多数人眼中高雅而疏离的诗词走进生活。”

“诗与远方”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接近它拥抱它。而诗歌对于他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词如今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了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甚至类似于一种背景音乐,在我进行日常事物之时,几句诗词,几个典故就会在某个场景的触发下突然涌上心头”诗词已经融入了李点的生活,就像一呼一吸。

“这种时刻我无疑是快乐的,而若是身边有同好可以第一时间分享,那这种快乐就会成倍增长。而当我在地铁上,高铁上闲下来时,我也会顺理成章的打开古诗文网,翻看诵读那些随机挑选的诗歌,在发现一首绝妙之作是便会有一种寻宝的快感。”鲁韦彤如是说。

而对于吴限而言,诗词即使浪漫,是平常生活的一抹亮色。“诗歌是生活中细致入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看见春色如许时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是遇见心上人时的‘此爱翻山海,山海皆可平’。”而更重要的是,“诗歌于我是浪漫而年轻的生活方式。”

吴限

“我读过很多诗,我向来以欣赏的目光去阅读,向来以为欣赏与自娱是第一步,而研究和分析是一个有学术精神的阅读者在产生兴趣之后的副产品。在这个意义上,诗歌对我来说,更加类似于‘桃花源’,是朴素平常的喜爱和初次读到怦然心动的感觉,是深入内心的执着的本能。”

鲁韦彤不仅热爱,并为之努力向上,了解她接近她,并最后拥抱她,“诗词是我的一部分,我也希望在未来,我也能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小部分。”她立下豪言。

归去凤池夸

闲坐金陵感此身,京华风起动经纶。

五更人醒三更梦,一曲歌阑万曲春。

座上朱颜无薄暮,壶中皓月只侵晨。

词章吟罢钟期赏,不用伤多酒入唇。

——李点《暂别好诗词录制有感》

在这个鲜有人知悉平仄,通晓音律的年代,已渐式微的诗词正受到“不公的遗忘”,而仍有她“难凉热血”的追随者,孜孜不倦,习之用之。“诗歌是生活中细致入微的事”,于他们而言,诗词不再是掉掉书袋,附庸风雅的工具,而是随行人生的伴侣,且行且歌。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辛波斯卡这句诗导出了热爱诗歌之人的心声。诗歌已经刻入了他们的灵魂,习惯了在平凡的世界里享受非凡的诗意。愿少年与诗的美好情缘永远留存,带着古人的自由与洒脱,继续书写人生的诗篇。

南大青年

采访 | 王涵 辜悦扬

文 | 辜悦扬

整理 | 王涵 冯雅雯 刘妍彤

图片 | 李点 网络

美编 | 杨舒泓

责编 | 王昕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