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哥在看着你。”
当每次就时事问题和别人争论时,我脑海中只有这句话。无论我身处何时何地,我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老大哥”的掌控之下。
“老大哥”神秘地对着我笑,他目光睿智,眼神中稍微透露出一丝怜悯,以及面对不听话孩子的一点无奈。
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出现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1984》。
这部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文学经典,属于“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
乌托邦是想象中的美好社会:这里实行财产公有制,人人平等,大家统一穿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吃统一的饭食。
“反乌托邦”小说的出现就是为了抨击这种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反乌托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学体裁,主要反映的是理想社会的反面。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就像作者的另一部小说《动物庄园》,农场里的动物历经磨难成功驱逐了农场主,终于建立起一个平等的社会制度。
然而等待它们的并不是大同社会,而是新一轮恐怖的制裁和暴力统治。
作者乔治.奥威尔对这类题材情有独钟,皆基于他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经历。他本人致力为社会主义而战,却差点丧身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斗争之中,他于是开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意义。
《1984》一书虚构了一个权利高度集中的国家大洋国。
大洋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仅利用各种思想武器钳制党内成员的思想,欺诈愚弄普通民众,还利用战争加剧人民的恐惧,煽动群众保持狂热。
主人公温斯顿无意中觉察到统治者的谎言:交战对象一直在改变甚至似乎根本不存在;人民的生活较之以前更为艰苦;新闻和资料可被随意推翻重写;亲人和朋友互相在出卖彼此给思想警察;正常的爱恋和性欲不被允许。
他开始痛恨该组织的统治,决定反抗组织。
温斯顿在觉醒后迅速找到盟友兼爱人朱莉亚。两人私下寻找一切机会进行偷情。可惜的是,比起反抗精神统治朱莉亚只关心性的解放。
两人很快被组织识破,但他们很早就对彼此承诺永远不会背叛彼此。
组织不紧不慢地折磨两人,在身心皆被摧残殆尽之后,温斯顿最终背叛了爱人朱莉亚。
死前他被成功彻底洗脑,他认为,他爱老大哥。
什么时候二加二会等于五?
这个让数学老师痛恨的问题在《1984》一书中出现多次。
“仁爱部”在审讯温斯顿期间,一直在逼迫他承认“二加二等于五”。这个口号源自纳粹政府的思想控制,用以展示希特勒的绝对权威。
二加二当然不会等于五。
主角温斯顿一开始深信,加之在身体上的伤害,无法撼动一个人的意志和精神。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
肉体上的刑罚会使人对莫须有的罪名供认不讳,却无法动其人性的根本。对温斯顿来说,人性的纯真体现在他对朱莉亚的爱情。这里的爱情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每个人赤子之心中饱有的最后一点纯粹。
可温斯顿又亲手摧毁了它。他在“101号房”抵抗不住内心的恐惧,选择出卖了朱莉亚。
他所有的真善美、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勇气和生活的乐趣都被“仁爱部”的审讯抽离剥出。自此,温斯顿就像一个容器,作为人的属性被压缩抽离,最终只剩下个皮制的躯壳,任由“老大哥”或者其他什么人随意填充。
这是本书最令人惊骇的部分:高度集权控制不仅可以掌控你的躯体,更能掌控你的精神和意志。它可以颠倒是非黑白,甚至泯灭人性。
作者在描绘温斯顿背叛朱莉亚的过程中,因为有足够的铺垫,一切显得顺理成章,而又让读者充满深深的无力感。
二加二等于五,这个悖论曾存在于现实中。
书中的101号室真实存在,它针对每个人最恐惧的东西对症下药,以此逼供。奥威尔曾在战争中在此工作过。
而“二加二等于五”的口号原封不动地取自苏联的口号,政府用以号召工人在两年之内完成五年计划。
此外,书中的“思想罪”取材于日本战时的宪兵队,他们可以随意逮捕任何他们觉得有叛国倾向的人。
事实上,二加二等于五,还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并可能长期存在。
作者奥威尔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二加二不等于五。
他希望以此唤醒人们对独裁统治和集权主义的警惕,防止人们对乌托邦过分客观,以免人们像《动物庄园》的动物,将自己送入新的牢笼,还为新生的自由欢欣鼓舞。
读《1984》,读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恐怖故事,一个预言,一个天方夜谭,抑或一个警示。
那么,现在我问你,二加二等于几?
END-
今日问题:2 2=?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