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意文化 >

中国文学小说最辉煌的时代「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小说最辉煌的时期。一方面,80年代人道主义的论争突破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90年代市场经济的迅速起步,文学也逐渐商业化、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90年代是迄今为止被言说最多的一个时代。这其中原因,我想,应该不仅仅与它的世纪末时段位置有关,事实是,在这个年代,中国文学的确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其中,长篇小说的突然繁荣是90年代文学相当重要的一个现象。《白鹿原》《许三观卖血记》《废都》《长恨歌》《尘埃落定》《丰乳肥臀》都已成了耳熟能详的名著,三种文化并存:主流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所以经常有人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小说最辉煌的时代。

各种不同风格小说的出现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取向上它更关注世俗人生。被认定"新写实小说家"身份的至少包括方方、池莉、刘震云和刘恒。池莉的小说在市民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市场消费相结合,主要作品有《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云破处》、《生活秀》、《口红》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为生存奔波的芸芸众生,而是在商场搏击的金钱英雄。

方方的小说主要集中在对人生世相的揭示和存在困境的思考。《风景》中,一方面是恶劣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与蝇营狗苟的生存挣扎,无情地吞噬着这个家庭苟延残喘的一点人性。另一方面在这个充满着粗鄙粗野粗暴粗俗场景的故事里则体现了作家对底层生存的同情与人性的思考。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否定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嘲弄历史的所谓本质和规律

新历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莫言的《红高梁》、《丰乳肥臀》,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陈忠实的《白鹿原》,尤凤伟的《石门夜话》,余华的《活着》(1992)、格非的《迷舟》(1987)、《敌人》(1990)以及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1993),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枣树的故事》、《1937年的爱情》,李锐的《旧址》等。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内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验写作。新生代小说作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注自我人生,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困惑心理、人性挣扎。

女性小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些女性作家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开始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思两性关系,质疑传统的性别秩序,产生了《方舟》、《在同一地平线上》等代表性文本,女性写作开始具有性别意识。稍后,王安忆的“三恋”、《岗上的世纪》、铁凝的《棉花垛》等小说将女性意识向前推进了一步,女性作为欲望主体浮出历史地表。

长篇小说的兴盛

长篇小说创作是9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景观。

主要作品有苏童《米》,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张炜《九月寓言》,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王安忆《长恨歌》,史铁生《务虚笔记》,韩少功《马桥词典》,阿来《尘埃落定》,曾维浩《弑父》,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张承志《心灵史》,朱苏进《醉太平》,莫言《丰乳肥臀》,铁凝《大浴女》等。

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奇异的艺术感觉、神秘的叙述风格以及来自语言和文本深处的那种独特魅力,为90年代的先锋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整部小说如泣如诉,语言纯净透明,结构简单。

张承志的《心灵史》是用文学形式写就的一部宗教史。这部反映折合忍耶回民心灵故事的书被作家认为是继《黑骏马》、《北方的河》以来自己“文学的最高峰”。

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暗示、隐喻的方式,将重大历史事件的潮起潮落和革命力量的此消彼长融入到白鹿两家几代人的政治选择、家族兴衰以及个人命运变迁之中, 并且在历史叙事中融入了大量经济、宗教、文化、欲望等复杂因素,显现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蕴涵。

余华的《活着》从叙述者“我”在夏日阳光下听福贵老人讲其人生故事开始,回顾福贵40年的生活,引出一个个大同小异的死亡故事。“当作家把福贵的故事抽象到人的生存意义上去渲染无常的主题,那一遍遍死亡的重复象征了人对终极命运一步步靠拢的艰难历程,展示出悲怆的魅力。这个故事的叙事含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它超越了具体时空把一个时代的反省上升到人类抽象命运的普遍意义上。”

贾平凹的《废都》(1993)以西安为背景,记叙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生活。作品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的欲望纠葛为主线,以周敏的一篇文章引发的文案官司为辅线,穿插阮知非等诸名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西京城无处不在的“废都”文化景观。

王安忆的《长恨歌》通过王琦瑶风华残雪一生的细致摹写,表达了人生无常、命运难以把握的生命感悟。王安忆自己说,她写《长恨歌》就是要表现一种苍凉,一种透到骨子里的人生的沧桑感。

其余还有王朔、王小波等,也是90年代一道“奇异”的文学风景。

为何八九十年代文学会如此繁荣?

那确实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也不禁让笔者思考,为何在当时出现了文学创作井喷式现象。

第一、社会文化的转型。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80年代后期,受经济社会形态发展影响,精英文化越来越受到来自大众文化的猛烈冲击。很多人不再执着于对现实的批判、文化的反思和道理理想主义的构筑,更为关注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和世俗生存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兴起,人们更关注自身生活体验。

第二、小说技巧的更新。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追求一种客观化的绝对真实效果,西方诸多小说技巧如反讽等对现代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小说叙事追求更高水准。

第三、女性写作的崛起。女性作家于90年代的女权意识写作,令写作重新获得了政治使命。此点主要表现于女性作家女权意识的强烈张扬行为上。这种意识固然同西方女权主义文化理论的启蒙有关,但在更大程度上,我以为它和时代欲望的醒觉有着极为密切的干系。

文学还会迎来再次辉煌的年代吗?我们疑问,我们彷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