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叙事武侠小说当中往往金庸古龙相提并论,容易让人误以为二者是相似的或者是等量齐观的,其实两人的写作风格以及成就,很难说是并驾齐驱的。如果说金庸的武侠作品是那种精雕细琢的3A大作,那么古龙的更像是剑走偏锋的类型游戏,将某个方面的特征发挥到极致,而放弃了面面俱到的诉求。之前有种流行的乍一看很有道理的说法,说什么古龙更会讲故事。中学时代可能是这样的观感,后面见识日涨越对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至于缘由,上一期金庸叙事模式的分析那里已经说的够清楚了。古龙武侠小说的精彩在于题材以及人设方面的现代化。
古龙早期作品中规中矩,而且质量有明显波动,并没有明显的线性提升,譬如《护花铃》、《大旗英雄传》要比同期的《情人箭》、《浣花洗剑录》行文明显要好出一截(凭之前阅读的印象),不知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从《武林外史》到《新月传奇》,这个阶段的作品质量大都有保障。即便是在早期作品当中,古龙也流露出了悬念设置以及诡异情节的偏好,到了《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长篇里,人物形象也越来越鲜活,对长篇故事的掌控也驾轻就熟(而不至于像之前一些作品越往后越有些不知所云甚至草草收尾)。经常长期大量作品的积淀,最终在《楚留香传奇》这里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也是武侠叙事的新模式——武侠 侦探推理。其余的武侠小说中可能也有推理元素,但是古龙是将其当成侦探推理小说来写,不过主角给换成了会武功的侠客(侦探推理小说十条诫命[1]中其中之一就是不能有中国人,理由是西方人往往将中国人同奇门遁甲等超自然元素联系起来)。
《楚留香传奇》其实可以看多武侠版的《007》(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很多,除了浮在表面上的侦探推理元素,酒色财气这样内在的精神气质也颇为类似)。但是《楚留香传奇》某些地方比《007》更为出彩,因为楚留香是一个侠客,在动脑子之外还可以动武(这可不是007那种低层次的搏斗,甚至开枪打中胸口被书籍还是铁盒挡下)。如果说007的故事在一个平面上展开,楚留香则更加立体化。这样也方便了剧情设定,因为摆脱了只能斗智的限制,还可以添加一些比武或者是通过武功(譬如轻功)等才能做到的事情。整体风格也比较轻松,让天赋异禀的主角有惊无险地解决那些(看上去)的impossible mission(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就是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至此古龙形成了自己熟悉并且擅长的叙事模式,其后陆小凤、七种武器不过一次次重复这个模式或者说套路,人物、具体细节大同小异,甚至一些长篇也将悬疑当成推动故事展开的第一动力(萧十一郎例外)。也许古龙中后期叙事模式的相似度比较高,但是人物形象的相似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2.1浪子主角
同金庸小说中那些有目的去行侠仗义的大侠不同,古龙小说当中的人物更像是浪子或者是游侠。他们并不以侠客自居,表面上看上去玩世不恭甚至被当成大盗,但是却恪守着善良的底线,在无意中遇到问题或者是问题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被动应变作出那些符合侠义精神的行为。如果说金庸小说属于爽文的话,一些古龙作品爽文的痕迹反而没有那么重(绝代双骄例外)。沈浪也好,李寻欢也好,萧十一郎也好,他们往往背负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些郁抑,可能是价值观或者是欲求存在矛盾之处。他们的行事既不像郭靖、张无忌那样在某个(儒家)价值规范之下那样一以贯之,也并不像欢乐英雄、大人物的主角那样率性洒脱,似乎可以认为这些角色身上暗含着作者的投射。至于那些“欢乐英雄”,更像是作者所希望的人格,能够抛开所有包袱无忧无虑地行事。归纳起来,古龙的主角性格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李寻欢、萧十一郎这种抑郁性格,另一种是楚留香、陆小凤这种不识人间有烦恼事的乐观性格。但是在阅读过程当中,反而是李寻欢、萧十一郎这种不够洒脱、郁郁寡欢的人物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甚至是同情:他们本不应该这样,他们本该活得更好。这种人本质诉求在于自我(的情感),而非拔刀相助或者是为国为民。
古龙小说的主角区分度不算高,其反派 的塑造反而活灵活现。譬如王怜花亦正亦邪,做的往往是坏事而非恶事,以至于让读者又好气又好笑。连城璧则因嫉妒而发狂,偏偏囿于礼教规范真实情感得不到发泄,最终选择了更极端的报复(萧十一郎的)方式。林仙儿坏的彻头彻尾,甚至是一个完全得不到读者同情的反派(绿茶婊的先驱?),另一个则是龙啸云的儿子龙小云(彻头彻尾的坏,没有理由的坏,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坏,让人咬牙切齿的坏)。龙啸云则坏的让人有些同情,得到了林诗音的人却得不到她的心,终其一生都活在李寻欢的阴影之下,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真正得到林诗音的更像是李寻欢,他才是输家。可能是摆脱了儒家价值规范的束缚,古龙在塑造人物方面更为洒脱。这也是下一部分要说的内容。
2.2古代世界中的现代人物
读者在阅读古龙(中后期)作品的时候,往往觉得人物形象眼前一亮,一点也不呆板,非常鲜活,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女性,思维行事让人又好气又好笑。难道古龙人物塑造的天赋经验远胜金庸吗?其实不然,就像魔术看上去很奇妙道理却很简单一样,古龙笔下的一些人物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他将现代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形式方式,带入到古代背景的小说作品当中。在此之前,作家在创作古代背景的作品时,哪怕能力经验有限,但是至少主观意识上试图最大限度实现“拟古”,试图通过各种间接的认识再辅以想象,去还原出古代场景古代人物,但是古龙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了,这并不是他的首创,在此之前至少有一个人这样做了,那就是朱贞木(罗刹夫人,虎啸龙吟莫不如此,两人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相同点,那就是虎头蛇尾)。
3战斗前期作品当中,古龙的打斗描写跟金庸等其他作家无明显区别,都是试图尽可能还原出打斗的全过程,中规中矩,但也谈不上多少出彩之处,更没有像金庸那样踵事增华,接连拓展的武侠战斗系统的内涵。但是中后期古龙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其一,虚写。之前武侠作品打斗环节强调写实,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作者交代的清清楚楚,理论上只要读者的理解与想象跟得上,可以脑补出来整个打斗的过程。但是古龙在小李飞刀中尝试了另一种打斗描写方式,那就是虚写,并不强调描述具体的打斗过程,而在于营造一种气氛,“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很多关键性的场合一刀决胜负,甚至更多的是依赖这种名头而非动作。其二,一招决胜。这是前不久在看《柳生忍法帖》的时候发现的。柳生十兵卫教七个弱女子向武林高手复仇,两军对圆真刀真枪显然不可能取胜,为此就制造一些特定的场合,让她们可以在一瞬间通过配合动作干掉对手(藤原七枪)。楚留香也好,陆小凤也好,很多战斗场景都是这种类型,构思一个特定的场景,用特定的招数,几乎一招决胜负、定生死,不像金庸的战斗就是在一个场地上拉开了一招一式地你来我往。除此之外,古龙打斗当中还强调气势(战意、杀意),一鼓作气再而衰,这在金庸的战斗系统当中也是不存在的,那里拼的是硬实力。
但是,古龙的这种虚写,一开始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终归是营造的一种气势或者说境界,很难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古龙本身又放低下要求,结果就是一些桥段不断重复出现,尤其是那种关门比武。李寻欢VS上官金虹是这样,陆小凤VS金九龄(绣花大盗)是这样,我记得还有一处巅峰(傅红雪VS公子羽?)对决也是这样取巧(偷懒)处理。这种手法重复使用难免让读者反感,铺垫了一整场的BOSS战最后成了空气。
4.1故事逻辑性差
古龙的故事精彩是流于表面的悬念冲突,如果紧跟作者的节奏,会觉得故事不断转折(但是谈不上跌宕起伏)。这种转折有时候不是顺理成章,而是作者刻意为之。如果从故事中跳出来问一下为什么,就会发现故事的逻辑性有所欠缺,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金庸的故事是经得起推敲的,让人觉得所有可能的故事线中,这是最合理的一条。古龙小说很多剧情的转折是为了转折而转折,换句话说需要读者跟着他的节奏走。譬如《大旗英雄传》中开场的一系列举动就是如此,追踪的人很配合的只看俯卧的、不看仰卧的,难道就不能都扫一眼?中学阶段阅读的时候觉得妙不可言,见识越长回头看的时候发现问题越多。
4.2完整性差
如果说逻辑方面的问题不容易发现,那么完整性方面的问题(虎头蛇尾)则是瞎眼可见了。除了中期作品以及楚留香、陆小凤这种用来维持声明不坠的王牌,前后期很多作品都存在虎头蛇尾甚至烂尾的问题,有些前期铺垫的并不算差,但是结束的非常突然(例如《护花铃》),不知道是处于什么缘故。可能是一开始构思并不成熟,有了灵光一现的创意后随之展开,随着故事的展开对创意的依赖越少同时对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要求越高,需要沿袭整个故事、人物的设定并顺着已有的脉络发展下去,实际上留给作者发挥的空间会越来越少,因为前面交代的事情后面需要有所回应。这样故事越往后需要照顾的东西越多同时留给作者肆意发挥的空间越少,权衡利弊之后放弃。
长篇创作时间跨度往往比较大,对记忆力要求较高;同时构思一个宏大的故事并且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照顾的细节也非常多。这样一来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心跟自律,可能难以坚持到最后。譬如直到现在出版的《武林外史》当中,柴玉关的名号还存在冲突,前面为欢喜王,后面为快活王。当然了,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作者文思泉涌,不断涌现新的灵感,为了新的创作而将已有的作品草草收场。总的来说,古龙的创作态度并非严谨。之前可能对此嗤之以鼻,觉得他暴殄天物浪费自己才华,现在越来越理解他的选择。倒不是说这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置喙,而是功成名就之后声色犬马应有尽有,何必再那样受苦受累呢。不过反衬之下,也愈发凸显金庸创作态度之难得。
4.3人物过于悖谬
一开始古龙小说当中的人物中规中矩,到中期后匠心独运,将现代人的思维行为大刀阔斧带入到作品当中,但是这样的套路重复应用,甚至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使得人物形象过于悖谬。换言之,在构思人物的时候故意反常规,比如最胖的反而轻功最好,最瘦的反而力气最大,看上去最弱的反而一身惊人艺业。这种故意制造反差一开始可能觉得新鲜,后面会越来越觉得人工斧凿的痕迹过于明显,甚至因为反逻辑而感到排斥。
5总诀简言之,古龙武侠小说范式是牺牲故事的逻辑性,通过性格极端的人物、光怪陆离的情节吸引受众。以楚留香为代表的作品,除了沿袭这一风格之外,更是将武侠当成侦探作品来进行构思与创作,利用武功这一技能丰富了侦探小说的情节设定,同时弱化了侦探推理的成分。
外在形式来看,金庸小说的故事,初时可能平平淡淡,靠身后的底蕴以及行文把控能力吸引读者,越往后展开故事冲突越为精彩;古龙小说的故事反之,有意设置一个充满悬念的经验开头,先声夺人之后渐渐趋于平常,但是这个过程是线性(而非断崖式)下滑的,因此读者的感受往往并不明显。除此之外,二者故事的成品效果也大相径庭。古龙作品更像是剑走偏锋的类型游戏,将某种类型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为此不惜(或者说不得不)在其他方面缩水。这并非是指责或者说质疑,之前也觉得如果古龙小说中也有张无忌那样的BOSS战就好了,后面自己开始写点东西的时候才知道这样的要求并不合理。抛开古龙能不能做到不谈,这样大篇幅的打斗描写,会冲淡故事转折带来的冲击力,而这是古龙小说的精华之所在。
从内在气质而言,金庸小说的书生气更重,人物也好、故事也好,更像是一个向壁虚构的故事,在怎么拟真也知道是人工创作的另一个世界。古龙小说的市井气更重,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更接地气,尤其是将人性中恶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示出来,甚至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也许人们不愿直视,也许这才是人性的真相。能够将其痛痛快快的揭示出来逼着读者去直视,也是一种勇气。
从创意探索而言,金庸武侠作品的世界观、人物、故事如此磅礴,在常规武侠小说的叙事范式中几乎穷尽了各种可能性,以至于正面PK几无胜算,后来人想要推陈出新不得不从人物、故事、设定等方面另辟蹊径。同时仰仗作者的天分贡献了很多创意,以至于为后来者(比如温瑞安)提供了借鉴模仿的思路。
护花铃:中上品。护花铃中诡异色彩浓厚,并且叙事张弛有度,人物也没有后期那样悖谬,除了最后仓促收尾,总得来说作品质量上升,如果不看作品年表,容易误以为是古龙中后期的作品。
大旗英雄传:中中品。开局便是一连串的追杀与逃脱,(看上去)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至于经不经得起推敲则见仁见智。越往后故事越为平淡,又恢复到之前武侠小说的常规套路,门派争斗衍生出来的各种相恋相杀,无论文戏还是武戏只能说中规中矩,就像是尽力而为但是受限天分仅此而已了。
武林外史:上下品。如果说大旗英雄传的人物仍然比较传统,到了武林外史中浪子性格的人设开始成型。沈浪跟李寻欢、萧十一郎并不完全一样,并非“六尺二的身子六尺一代表着忧郁”,而是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面,有着不为人知的往事,略带一丝忧郁气质。除了沈浪这样的浪子主角,还有王怜花这样亦正亦邪的配角跟沈浪玩猫鼠游戏。这一对冤家的性质跟郭靖、杨康不同,杨康就是“踏脚石”,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来反衬郭靖成全郭靖的。王怜花有自己的诉求有自己的故事,跟沈浪的冲突更像是两条故事线的冲突。除此之外,武林外史的故事也是用悬疑来推动的,印象中应该是组队探索“古墓”,陆续跟酒色财气四使以及快活王柴玉关发生冲突。
绝代双骄:上中品。绝代双骄同样贡献了一堆相恋相杀的CP,只不过两人的对峙成了故事的主线,并且第一主角成了小鱼儿这个恶人谷出身的“反派角色”。这显然是反传统的,江小鱼有点像是韦小宝,有些游戏红尘的意味。整体的故事风格也跟人物性格相匹配,比较诙谐洒脱。在小鱼儿VS花无缺的PK中,并且将十大恶人、十二星相这样的棋子罗列其中,作者对长篇叙事的把控已经有相当的火候,只不过后期文风大变,放弃了这样的叙事模式。
小李飞刀:上上品。小李飞刀算是古龙作品当中的扛鼎之作了。也许楚留香、陆小凤系列名头更大、阅读的趣味性更高、对武侠的发展贡献更大,但是这种类型的作品深度有限。如果说写作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的自我表达,那么小李飞刀可能是作者倾注感情最多的作品了。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求(佳人)不得苦,在很多作品中都有这样的隐喻,小李飞刀、萧十一郎莫不如是。故事的原动力也是龙啸云对李寻欢的怨念,这个怨念并非传统的、烂俗的情变,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人物设定、故事驱动力都一扫流俗。当然了,这些并不是浮在表面上一眼可见的东西。
萧十一郎:上上品。萧十一郎跟小李飞刀一样,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爽文,主角一路有惊无险升级打怪,遇到麻烦就有贵人奇遇。萧十一郎整个人是郁抑的,萧十一郎的整个故事也是郁抑的,像是一出场就背负着深沉的遗憾。可以说着是另一个人版本的小李飞刀,萧十一郎对应李寻欢,连城璧对应龙啸云,沈璧君对应林诗音,只不过时间线往前了一点,挪到了相遇相识相知这个过程之前。如果说小李飞刀展现的是这个遗憾,那么萧十一郎展现的是这个遗憾是如何发生的。在花里胡哨的表象之下,二者可以说陈述了一个相同的故事。不知道是否作者倾注了比较多的感情,本书是少有的良心之作。除了人物、故事之外,打斗方面也较为用心,一方面是柳生忍法帖那种构思特定场景的特定动作(萧十一郎VS欧阳昆仲),另一方面还探索了一种思路,那就是“道具”,小公子VS萧十一郎的时候,一身道具层出不穷。
流星蝴蝶剑:上中品。这是古龙小说中另一个题材,帮派争霸,不过更多的不是描写两大帮派(快活林VS孙玉伯)之间的尔虞我诈,而不是像张无忌带领的魔教VS六大门派那样正面硬碰硬。从微观(几个人的)视角去折射两大势力集团的斗争,跟教父类似。看过教父原著很难不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但是流星蝴蝶剑的好处跟楚留香一样,加入武功这一元素后很多桥段的处理方式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化,同时强化了女性在故事中的地位。
楚留香系列:上上品。这个可能是奠定古龙江湖地位的作品,尤其是前三部《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相对而言,三部作品的人物延续性大,同时剧情也有一丝丝联系,后面续作几乎完全独立。除此之外,这三部作品的反派BOSS以及BOSS战也撑得住场面,妙僧无花、石观音以及水母阴姬。很难说作品中的楚留香形象更加鲜活,还是郑少秋(秋官)饰演的楚留香的形象更加鲜活,后者几乎完美诠释了一个成语——风流倜傥。相对而言,楚留香系列也好、陆小凤系列也好,人物更多地是承载叙事功能,对人物本身的刻画要逊色于小李飞刀以及萧十一郎。
陆小凤系列:上中品。同楚留香系列比较而言,陆小凤系列几个故事的质量相对稳定,没有《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这样突出的,也没有《新月传奇》、《桃花传奇》这样的续貂之作。同时陆小凤系列还贡献了几个有些喧宾夺主的配角,西门吹雪、叶孤城。整体风格而言同样是剑走偏锋,哪怕是阴谋诡计也并非像《大明王朝1566》的改稻为桑那样见招拆招,而是从侧面去描写某个可能的故事线,最后同样到达故事的终结点。
七种武器:上下品。类楚留香、陆小凤系列的作品,缺乏延续性的主角。故事开辟了一个创意,围绕“武器”去打造故事而非围绕主人公,但是除了孔雀翎有着不可替代性之外,其余武器对于故事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故事延续之前的悬疑推理以及帮派斗争风格,但是精彩程度比之陆小凤系列等而下之,推陈出新之处在于孔雀翎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武器设计,更加写意而非写实。之前的神兵利器往往是无坚不摧。不得不佩服古龙发散性的创意,开辟出一种设计武器的新思路。可能在《蜀山剑侠传》中有千奇百怪的武器与创意,但是至少古龙将其迁移到武侠中,并且是设定非常传统(不带喜欢色彩)的武侠。
白玉老虎:上下品。如果没有记忆偏差的话,白玉老胡的故事也是关于帮派斗争的,并且同样牵扯到卧底,有《流星蝴蝶剑》的痕迹。可能更多的人从这里了解到霹雳堂、蜀中唐门。古龙抛弃了金庸作品中相对传统的门派设定,冲突并非聚焦于几大门派,而是那些比较边缘的势力组织,同时赋予这些门派以特色,比如唐门的暗器、霹雳堂的火器。这可以认为是在金庸的阴影下,为求突破而尝试的努力。令人意外的事,古龙中后期的作品风格已经成熟,但是圆月弯刀竟然出现明显的质量下滑,水准类似于早期作品,不知道是何缘故。
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上下品。故事相对完整,沿袭同一个世界观,傅红雪也是李寻欢、萧十一郎抑郁气质的人。好像古龙笔下比较成功的人物角色只有两种,要么极度阳光譬如楚留香、陆小凤叶开,要么极度郁抑譬如李寻欢、萧一十郎、傅红雪,而且后者的心理描写往往更为细致。不知道这两种人物是否是作者的自我投射,一种是他想成为的人,一种是他成为的人。
欢乐英雄、大人物:中上品。这两部作品就像是情景喜剧,风格轻松诙谐,也没有太过明显的冲突,欢乐英雄也好、大人物也好,都是那种行事非常洒脱之人。这里的洒脱,一方面摆脱了萧十一郎那样的抑郁气质,另一方面也从行侠仗义的约束中超脱出来,有几分游戏人间的味道。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感谢大家观看!
参考^5 No Chinaman must figure in the story. 不准有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备注)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