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艺术殿堂 >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金瓶梅与世情小说书籍「文学常识学习笔记:世情小说杰作《金瓶梅》」

世情小说 又称人情小说,源于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它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金瓶梅》为开山之作。明清两代的世情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第一节 《金瓶梅》概况

《金瓶梅》 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兰陵笑笑生作”。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已(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活本”或“万历本”。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一般认为此本是词话本的评改本,即将词话本的回目、正文稍作删改、修饰后再加评点和图像刊行。

《金瓶梅》的书名,乃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共100回。全书的背景安置在北宋末年,故事开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而演化开来,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皆未被武松杀死,潘氏遂嫁西门为妾。第十回至第七十九回,主要写西门庆的暴发暴亡和以金、瓶为主的妻妾间的争宠妒恨。最后21回,是写众妾流散,一片“树倒湖狲散”的衰败景象。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一 由一家而写及天下国家

“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在书中,上至朝廷,下及奴婢,雅如士林,俗若市井,无不使之众相毕露;其社会政治之黑暗,经济之腐败,人心之险恶,道德之沦丧,—一使人洞若观火。

二 从暴露社会的矛盾走向剖视扭曲的人性

它的暴露不但具有广度,而且能把矛头集中到封建的统治集团和新兴的商人势力,触及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时代特征和相当的深度。

作者把西门庆写成一个罪恶累累、欲壑难填、不得好死的恶棍。但与此同时,又不自觉地把这个不顾传统道德、破坏封建秩序、蔑视朝廷法规、不信因果报应而一味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女人、尽情地享受人世快乐的商人,写得那样精明强干。西门庆的贪财好色完全建筑在摧残他人人性和戕害自身生命的基础上,他对人欲的贪求已异化为人性的扭曲和人生的毁灭。

三 深刻的悲剧性

它不仅表现了封建专制社会的日暮途穷,穷人们度日如年、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而且揭示了商人的艰难崛起,及其与封建势力相勾结的丑态;客观地表现了晚明涌动的人性思潮,以及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

关于性描写的问题:虽然与暴露社会黑暗,刻画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有一定关系,但有不少显得笔墨游离,文字粗鄙,情趣低级。

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一 寄意于时俗

小说将视角转向民间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在心理上与广大读者拉近了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亲睹亲闻之感,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二 意在暴露

1它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丑、恶。

2广泛而成熟地运用“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等讽刺手法,在作者不加断语的情况下,是非立见。

三 人物性格的立体化

1故事情节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

2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很多形象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样有恶有善,色彩斑驳。

四 网状结构

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全书总是写西门庆一家的兴衰,其中以西门庆为中心,形成一条主线,与此相并行的如金莲、瓶儿、春梅等故事又都单独连成一线,它们在一个家庭内矛盾纠葛、联成一体。这个家庭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横向相连。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浑然一体的生活之网。

五 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1在口语化、俚俗化的同时,大量吸取市民中流行的方言、行活、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等,俚俗而不失文采,铺张而又能摹神。

2它不但是刻画人物“面目各异”的形象的有力工具,而且也给整部作品带来了浓郁的俗世情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3并未淘尽套话,汰除芜杂,时有生僻、粗鄙之病。

六 影响:

1叙书不断。

2奠定了世情小说发展的基础。或以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摹世态,或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讥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

3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