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论著评介 >

名著阅读之《西游记》「语文初中名著阅读题西游记」



悟“空”方能悟西游

彭彭(教师)


读四大名著,有人各用一个字来概括心得:

《红楼梦》一个“情”,教你如何与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相处(深点理解也可以是“因空见色,因色生情,由情见色,由色悟空”中的“情”);

《三国演义》一个“智”,教你如何与对手(敌人)打交道;

《水浒》一个“义”,教你如何与朋友相处;

《西游记》一个“空”,教你如何与自己打交道。


领悟了《西游记》的“空”,你也就读懂了《西游记》。


《西游记》的思想融入了佛、道、儒三教思想但主要还是佛教思想。

鲁迅先生认为《西游记》“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 根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有学者认为:“三 教合一”,既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宗教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必然趋势。

佛教发展到明代,虽然不乏新的变化,但三教合一的总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表现了丰富的佛教义理,其中般若性空的佛学思想占有较大的比重。



孙悟空为什么叫“孙悟空”?


理解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是理解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主人公姓名或暗示作品的主题思想,或寄予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或反映作者对人物的爱憎等等。

孙悟空姓名的三个字很有意味,体现出了作者般若性空的佛学思想。

“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这是须菩提祖师为孙悟空起名时所说的话。

“孙”字暗示了孙悟空既是儿男又是婴细(女孩),这与悟空自己所说的“我无性”是一致的,也就是“婴儿本论”。

我们人在婴儿时期,人们对男女性别的差距不太在意,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有男女之别。

其实作品中也没有明确说悟空是男是女,只是读者自觉地把他作为男性去读了而已。

这就像是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是女也没有定论一样。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就是佛教思想中的“性空”的一个具体体现。

悟空的出生,玉帝定论:“乃天地精华所生”,无性别,无父母。

有一句俗语,“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大概说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父母,不可能像孙悟空一样。

但出家人剃度之后把父母当做“施主”,也便视同无父母。这仍是“空”的思想。



须菩提祖师对“悟”字的解释,是因为将自己的门徒分成了12个辈分,分别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12个字。

到了孙悟空这一代,正好是第十代,所以刚好轮到“悟”字辈。

其实“悟”字,也就是“心”+“吾”,我心。

孙悟空寻仙访道十几年,飘两个大洋跨一个部洲才到了一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地方。

这两句话就是个字谜面,这个地方也就是“心”。

孙悟空寻仙访道,想学长生不老之述的地方就是他的“心”。

第一回题目“心性修持大道生”和须菩提现身时作者的颂词“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都可看出悟空苦苦追寻的地方就是“心”。


第三个“空”字,菩提祖师没有说理由,只是非常随意地和“孙”、“空”一起敲定了下来的。

这大约就是佛教中的“顿悟”“拈花一笑”的一个例子。

正所谓道法自然,浑然天成,有时候越是随意,反而就越发高深。

所以这一个“空”字,岂可明言,岂可言明?不信你读下面文字:

空是梵文 Sunya (舜若)的意译,意谓无实自体,或离诸相,或理体空寂,为佛法“真谛”的基本思想,是佛教基本名相之一。

《大乘义章》卷二云:“理寂名空。”“绝众相故名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相当于物质、受想行识则属于精神。

五蕴何以皆空?简单说来,所谓五蕴,也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有,究竟皆无实体,故曰皆空。


作者为什么选定须菩提祖师做孙悟空的学道的师傅呢?


释迦牟尼十大弟子,各有专长,其中目楗连被誉为“神通第一”。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如果拜师的话,应该是目键连,但作者却偏让须菩提做了他的师父。

须菩提是谁?须菩提,又译为须浮帝、苏部底、须扶提,意译善现,空生、善观,拘萨罗国舎卫城人,从释迦牟尼出家,证阿罗汉果,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善解诸法空性,常人无诤三昧,被誉为“解空第一”。

以阐发般若性空为主的《金刚经》,代表众弟子向世尊提问的就是须菩提。

作者让须菩提做悟空的师父,是有一定用意的。

须菩提这位“解空第一”的师父给这个弟子取名为“孙悟空”,这并非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进而,作者由自己对佛学般若性空思想的偏爱。



“孙悟空”,即人心空方能得道成佛。


“空”不仅是外相物质的空,更是观念思想的空。

孙悟空一出世,无父母,无家,一无所有,典型的空,但也有不空,天地之精华,众猴之王。

但又很快空了,认识到了“空”,他决定不安于现状,给自己清零,不停追求梦想。决定去寻“不老长生,躲过阎君之难”的道。

这极似人生的幼年时期,再快乐舒适的生活终有空的时候,终究要去上学,去学习新的东西。


在南赡部洲八九年余,收获空空如也,“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世人所累,也皆是空。

觅长生不老之方,也就是今天一些人在财富自由之后开始重视生命、健康,才认识到生命健康为真为上,其他一切乃是空。


在须菩提祖师那里学了六七年,学了满身的本领,神通广大。

出来之后,“空”境没有了,而是“满”,拥有了在世间打拼的能力,并且走上了一条颇为辉煌灿烂的道路。

四海千山皆拱伏,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心高要做齐天大圣,心高图罔极。

这都是“不空”。于是飘了,膨胀了。

但是到头来,这些所谓的辉煌,其实也是一场空。

他在这段时间里膨胀的越快,到最后也就空的越厉害,一座五行山,压碎了他的所有幻想。

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应该是“空”了,500年的空杯状态静等唐僧。

佛法上说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不是没有而是叫我们不要执着,破除心执。

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是相空而非性空。

也许他后悔了自己的狂妄而可笑,否定自己的追名逐利,自命不凡,也算是自食其果。



他也许记起了他的初心,求长生不老,不料自己所追求的险些让自己丢命,500年的生不如死。

500年的面壁思过,才有了后面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取经事业,放得下也就有了内心初心追求的“空”,在一步步破除原来的执念和虚幻,努力回归着自己最真实的本性。

也就有了正义,善良,责任担当,在取经这个伟大事业中一直立于C位,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路取经有时孙悟空的般若性空做得比师傅唐僧要好。

每遇一座高山,唐僧总要徒弟小心妖怪,悟空常以《心经》对之。

八十五回:“唐僧勒马道:‘我见那山峰挺立,远远地有些凶气,暴云飞出,渐觉惊惶,满身麻木,神思不安。

行者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早已忘了。”

悟空把师父害怕妖怪的原因归之于忘记了《心经》。也就是没有做到心空。

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哪一日不念,哪一日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

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

三藏道:“猴头,你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吗?

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

这一段文字充满禅机,大有临济“四宾主”中之“主看主”之意韵。

悟空以《心经》为谈资,勘验师父的佛学修为,其结果是“三藏行者再不作声”,即六祖所谓的“诸佛妙理,非关文学”。

悟空的悟道,得到了师父的认可,而师父的悟彻《心经》,悟空也用“再不作声”而加以承认。


孙悟空由一个单纯的猴子(一颗心)到一个复杂的人(17颗心,第79回里比丘国的献心故事)再到佛(一颗心或是将多颗心和谐成一颗心)。

到达灵山,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孙悟空也就是彻底放下了执着的心性,悟到了真正的“空”。

一个人走到这一步,也就走到了“空”的最后一种境界,拿得起也放得下。

虽然这“空”是多年的无畏坚韧的斗争(斗),坚持不懈的奋战(战),取得一个个的胜利(胜)换来的,

但终究还是阐释了通往成功的路上要坚韧不拔,不畏千辛万苦克服无数的考验、困难、磨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阐释了修成正果,成佛,真正长生不老,一定要心空,一心取经,一心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这在须菩提祖师传给孙悟空的长生之妙道的秘诀里说得很清楚了: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牢藏精气神,摒除邪欲,性命坚,方能作佛和仙。这便是贯穿全书的佛学思想中的空观。


当然,作为一个初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佛教中的般若性空思想,是有难度的。读《西游记》理解“空”可以简单理解为:集中精力,摒除杂念,百折不挠专注于做一件事,一定可以成功的。

小说《西游记》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抛开小说的宗教外衣,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这样看,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语文老师看的,是写给学生选读的,能够给老师有一点帮助,能够给学生点播(种)些什么,也就心安了。



关注我,学好语文。


关注我,学好语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版权声明

推荐文学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本文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